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天龙八部》的萧峰自尽后,可能是这样下葬的
07-02 22:59:34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很多朋友对契丹的了解,可能止步于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耶律、萧、南院大王等寥寥几词,便是现代人对契丹人及其所建立的“辽”的初印象。

所幸,近年来的考古工作即将为我们揭开契丹人的神秘面具。

由于契丹贵族流行厚葬,墓室中丰厚的陪葬品,吸引了历朝历代盗墓贼,现在发掘的辽代墓葬往往十墓九空,丢失了大量历史信息,令人扼腕。

但有一座墓葬,幸运地完整保存了下来,现在正在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的《金颜永昼——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专题展》中展出。

这座墓葬(康平县张家窑林场长白山辽墓群Ⅰ区3号墓)位于辽宁康平县,地处辽河流域。墓葬采用当时流行的砖砌券顶多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耳室、主室等几部分组成,全长28.5米。在发掘过程中,没有发现盗洞,是一座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契丹贵族墓葬。

砖砌券顶多室墓

3号墓的墓门、甬道、耳室、主室等结构

3号墓的甬道

这座墓葬共计清理出了200多件文物,其中西耳室出土了整套鎏金马具和完整的蹀躞带。

契丹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非常重视马具的制作。在宋代太平老人所著的《袖中锦》中,将“契丹鞍”与端砚、蜀锦、定瓷并列为“天下第一”,足可见其品质之高。同时,马具也是契丹人重要的陪葬品,在多处辽代墓葬中均有发现。

3号墓出土三角形铜鎏金节约

蹀躞带是古代的一种皮革腰带,上面附有小环,可以挂佩刀、火石袋、针筒、磨石等物品。契丹人受唐朝影响,以带板数量与材质的不同区分等级,将蹀躞带视为身份的一种象征。

1号墓出土的龙纹蹀躞带

展览中比较抢眼的展品还有墓主人周身所佩戴的饰品。因墓葬保存完好,墓主人出土时,双手的每一根手指上都佩戴着一枚戒指。戒指正面为四瓣宝相花纹饰,有金戒与银戒两种材质,总体用料较薄。有人推测,这种戒指可能为契丹死者下葬时用的冥器,并不是给生者佩戴的。

3号墓墓主人双手佩戴的戒指

然而此次展览中最抢眼的两件展品,却不是出土自这座未经盗扰的墓葬。

同时期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因盗洞而塌陷的辽代墓葬。意外之喜是,墓顶的塌陷反而使得这座墓葬(康平县张家窑林场长白山辽墓群Ⅰ区4号墓)免受盗墓之苦,墓室里的大部分文物依然是下葬时的完好状态。

在塌陷的耳室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白釉黑彩梅瓶与一件白釉褐彩梅瓶,因瓶上的图案特殊,且为目前世界上的首次出土,现被视为“海内孤品”。

4号墓出土白釉褐彩牡丹纹梅瓶

左上角为4号墓左耳室出土的两件的梅瓶

白釉黑彩梅瓶上绘制了鹿、羊、兔和两条狗等五只动物,均呈现出奔跑的状态,均匀地分布在梅瓶的四面,似在表现草原上的猎狗狩猎场景,是对契丹人“春水秋山,冬夏捺钵”习俗的一种展示。

白釉黑彩梅瓶(羊)

白釉黑彩梅瓶(狗)

这次展览的“镇展之宝”,当属“金颜永昼”海报上所展示的这件金面具。

辽代的契丹人有一种特殊的葬俗,会让人联想到汉代的金缕玉衣。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一些契丹贵族死后,会使用金面具和银丝网络敛葬。银丝网络穿于内衣之上,之外再穿外衣、束腰带、戴金面具、套银靴、配首饰。

面具的质地不仅有纯金,也有银、铜、和鎏金等。不同质地的面具反映了墓主人死前的身份高低。

但契丹人所用的面具并不像金缕玉衣那样面目模糊,而是按照墓主人生前的面貌打造。制作时,首先用木头雕刻模型,再以槌锻造出薄薄的面具,眉眼、口鼻、脸型特征非栩栩如生。面具的边缘会钻出小孔,用以将面具固定到墓主人的脸上。

4号墓出土的金面具

这次所展出的面具,不仅锻出了佩戴着耳饰的耳朵,连墓主人的眼睫毛和胡须,都清晰可辨。精美与细致程度可与陈国公主(辽代第五位皇帝辽景宗的孙女)墓中出土的金面具媲美。

只可惜,两座墓葬中都未能找到墓志铭,只能让我们对着这不朽金颜,遐想千年前契丹大贵族的风光。

原标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