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千与千寻》:18年前的日本老动画片,凭什么国内票房过3亿?
06-28 19:56:0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消息,6月28日,宫崎骏代表作《千与千寻》在华上映8天,累计票房已经突破3亿元人民币。要知道,这可是一部18年前的旧作。更要知道,在同档期上映且口碑不错的美国动画大作《玩具总动员4》的票房,尚不到《千与千寻》的一半。

截至6月28日,《千与千寻》票房为3.05亿,《玩具总动员4》票房为1.36亿。数据来源:淘票票app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千与千寻》所取得的票房成绩,都是惊人的。明明有很多人已经重温过无数遍该片,明明在互联网上随处可以找到该片的“资源”,为什么还有如此之多的观众前来捧场?

《千与千寻》剧照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观众欠宫崎骏老先生一张电影票。换言之,吉卜力工作室的情怀粉,还是大有人在。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只是,纵然中国吉卜力粉有心“补票”,可他们的号召力和购买力真有那么强?

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千与千寻》对东方哲理与美学的呈现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观,也更容易让中国影迷产生亲近感。确实,不管是本片中的各路神仙还是传奇故事,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特点。难怪,同样大打情怀牌的《玩具总动员4》会在本片面前败下阵来。

可如此说来,最能让中国观众产生文化认同感的,岂非国产动画?然而似乎很难想象,纵使是曾经大火的《大鱼》《大圣归来》,能够在18年后重映时仍然取得辉煌的票房成绩。

可见,《千与千寻》的内容质量过硬,还是其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本片曾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也是至今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非英语动画影片,同时获得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该片在18年前日本上映时,收获308亿日元票房,创造了日本动画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数字和荣誉不会骗人,把本片称作宫崎骏的巅峰之作,也并不为过。

虽然如此,《千与千寻》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大获成功的奥秘,仍然未能得到充分解释。这个答案,或许还真需要到影院中去探寻。

考试季已过,暑假将至,影院里孩子们的身影又多了起来。目力所及,在《千与千寻》的放映场里,合家欢的场面屡见不鲜。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因为,这年头,真正意义上的“合家欢”电影,其实远比想象中来得少。

就在5月31日,制作精良、阵容豪华的《哥斯拉2:怪兽之王》在中国上映。恰逢儿童节,本人在电影院里观看这部大片时,不少家长也带着自家孩子前来观影。不难猜测,在家长看来,“怪兽打怪兽”足以让全家看个热闹。

可事实是,整部影片热闹到了吵闹的地步,于是乎,震耳欲聋的音效和毫无营养的叙事让影院里的孩子坐不住了。放映不到一半,许多家长已经无奈地带着孩子退场。

相较之下,人人都能从《千与千寻》中得到启示和感悟,或许这正是本片能够在中国俘获人心的原因之一。孩子能从本片中看到千寻的善良和坚强;年轻人能从本片中收获重新上路、战胜恐惧的动力;油腻中年能从本片找回久违了的赤子之心,暂时远离世俗的烦恼和困扰。

即使是学院派的电影爱好者和研究者,也不难从本片中读出众多意蕴深刻的符号信息,分析出不少对现实生活的讽刺和隐喻。无论是浴池众人对金钱、食物的贪婪,还是汤婆婆奇怪的管理模式、对孩子的溺爱,这些情节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被解读、阐释。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千与千寻》和许多伟大的文本一样,充满着对现代性的批判、寓言式的反思。

所以,不管是抱着怎样的审美期待前往影院,人人都可以在观影完毕后感到满足和充实。《千与千寻》的魔力,大概就在这里。

不仅如此,18年后的重映,又给了人们重新认识《千与千寻》,甚至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多年前懵懵懂懂的自己,再一次观看本片时,就不禁浮想联翩。曾经被它新奇的设定、华丽的画面吸引,如今,却感受到了隐藏在冒险故事背后的淡淡的伤感。

千寻的弱小和胆怯,像极了独自对抗社会、对抗生活的我们。当她终于离开那个神奇的洞穴,看上去一切都没发生过,但我们都明白,她已经经历了成长的一课。有难忘的爱情,有珍贵的友情,有离别的痛苦,这些人生的况味,足够千寻回味一生。千寻找回了她的名字,也就找回了前行的方向。那么,坐在屏幕前的我们呢?

一部经典文艺作品的魅力,就在于能够被常看常新,永远不会被时间抛弃。回想起来,“玩具总动员”系列虽然同样优秀,但从内涵和深度来说,终究无法和《千与千寻》相提并论。美国好莱坞爆米花式的机巧和套路虽然可以在一时之间让观众得到愉悦,但毕竟单薄、苍白了一些。如此说来,它输得也并不冤枉。

动画片不仅仅是给小朋友看的,这一理念早已得到公认。但如何让一部动画片变身为艺术层面上的杰作?平心而论,《大鱼》《大圣归来》,甚至是今年广受好评的《白蛇:缘起》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但还无法在精神境界上和《千与千寻》平起平坐。这大概是值得国内动画人好好思考的问题。

原标题:《千与千寻》:18年前的老动画片,凭什么票房3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