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村上春树检讨侵略,岂是为获诺贝尔奖“奉承中国人”?
05-15 21:06:14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评论

近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文艺春秋》上刊登文章,对外披露其父亲曾是侵华日军,并可能杀害过战俘的往事,引起舆论夸赞,但也有日本右翼批评他可能“为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不惜奉承中国人”。

大半个世纪前,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在我们看来是如此显然的事实,在日本却仍是存在巨大认知分裂的现实矛盾。

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并进一步将其宣扬成日本为了自存和东亚安宁共荣而进行的“大东亚战争”;村上春树则为父辈曾是日军而羞耻,他甚至以此为理由拒绝生育后代,以避免“将这种侵略者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让孩子重复自己的痛苦。”

虽然右翼的声音高亢,但日本国内有更强大的检讨侵略的和平力量,村上春树和此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都是代表。如果从更长的时段考察,我们会发现,检讨侵略其实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在数个世纪之前,战争更为频繁残忍,侵略者也甚少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去反省加害行为,所有的征服者都在炫耀自己的武功。

崇拜暴力几乎曾是所有人类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与人类有99%相同基因的黑猩猩就以暴力闻名,但人类的另一近亲巴诺布猿则相对和平,善于和解。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兼有了暴力与和解的本性。一方面,人类基因有着自私的倾向,为了争夺稀缺资源而开战因此成为一种偏好;另一方面,长期的狩猎采集年代,又促使人与人之间必须合作共享,才能共度风险。

英国学者尼古拉斯•韦德在《黎明之前:基因技术颠覆人类进化史》中还表示,人类走过狩猎采集年代,开始定居之后,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全球性的人类头颅变薄,这种变化可能伴随着温和的性情和更多的社会性。

人类的社会交往越频繁,就越容易彼此理解,而不是妖魔化对方,或将其视为抽象的数字。社会交往能激发人的同理心,文明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和平、共情的价值观,又会进一步影响我们对事件的判断。

▲日本右翼攻击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近年不断升级的反省,就是这种共情能力与价值判断在面对日军侵华历史中的现实表现。而那些日本右翼,则更多站在狭隘的所谓日本人利益的视角来看待那一段历史,显示出人类尚未被文明规训的野蛮一面。

想想看每个民族为历史上久远的领土扩张和杀戮所秉持的正面态度,就能明白这一点。我们还没来得及反思与检讨所有的一切。日本侵华历史因为足够近,所以给了我们一个契机,来重新审视战争、和平以及人性,以及人性中自私的偏执(如日本右翼)与共情和反思的能力(如村上春树)。

未来似乎是乐观的。尼古拉斯•韦德提到文化对基因具有反馈作用,在日常食物含乳糖的北欧等地,人们产生了乳糖耐受力,这似乎意味着只要基因组有机会做出反应,任何人类长久的文化行为比如饮用生奶都可以引起遗传变化。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期待更多村上春树站出来。当然,他不应担心生育导致所谓“侵略基因”的延续,他被强制征兵的父亲只是被时代裹挟,并不意味着他有着更偏好暴力的基因。

原标题:村上春树检讨侵略,岂是为获诺贝尔奖“奉承中国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