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26年前一篇雄文震惊全国,作者忆当年:写完稿子,怕到睡不着
12-17 10:10:21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号

北京日报微信公号消息,“东方风来满眼春”。

1992年3月26日出版的《深圳特区报》头版,《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一纸风行,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992年3月26日陈锡添发表于《深圳特区报》

作者陈锡添和这篇被称为“历史关头的雄文”与邓小平的名字一起,传遍海内外。

在1992年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为改革开放护航。陈锡添的《东方风来满眼春》用七个小短篇依序地记录了1992年1月19日到23日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的日子。

如果说,1992年,邓小平南巡视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东方风来满眼春》,则将改革的讯息、伟人的声音传遍世界。

转眼间,改革开放已过去40载,陈锡添因1992年的这篇文章,和改革开放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明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2月1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成就与经验:中国改革开放40年”高端论坛,人民大学校友、《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作者陈锡添出席论坛。

在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他回顾了1992年反映小平同志视察深圳行程及南方谈话主要内容的长篇通讯的写作经历。他认为,南方谈话拨正了中国前进的航向,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推动改革开放在全国出现新高潮。

谈改革:

没有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

北京日报客户端:邓小平是在什么背景下南下视察?

陈锡添: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反和平演变的呼声很高,有舆论甚至提出,当前,全国人民面临双重任务——阶级斗争和全面建设。一个中心变成两个中心,阶级斗争放在前面。

另外,“姓社姓资”的争论严重束缚人们的头脑,改革开放在这个时期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这个时期,经济建设发展得很慢,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发展的速度基本上在3%到5%之间徘徊。这些情况,使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非常忧虑。他不顾88岁高龄,到南方视察,发表了石破天惊的南方谈话。

北京日报客户端:视察南方时,邓小平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陈锡添: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能动摇;关于“姓社姓资”的问题,他说不要争论,发展是硬道理,资本主义的东西也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他鼓励人们在改革开放中敢创、敢思、敢冒,不要做“小脚女人”。另外,他要求经济建设要搞快一点,当时他提出,希望广东20年内赶上四小龙,要在内地造几个香港。

北京日报客户端:回望改革开放历程,您认为南方谈话有何重大意义?

陈锡添:小平的讲话,高瞻远瞩、非常精辟,针对性强、指导性强。南方谈话拨正了中国前进的航向,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打碎了“姓社姓资”这个套在人们头脑中的枷锁,推动改革开放在全国出现新高潮,也促使经济高速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如何评价改革开放?

陈锡添:改革开放使得国家兴、使得国家强,就像邓小平说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


谈文章:

各个代表团都来广东团抢报纸

北京日报客户端:邓小平1月份去深圳,为什么报道3月才发表?

陈锡添: 当时的要求是小平来深圳不报道、不接见、不题词,很多记者都不写了、不采访了。我当时觉得他的讲话针对性、指导性太强,决心要报道,如果不报道,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北京日报客户端:文章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陈锡添:199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定调的经济发展速度为6%,报纸送到广东代表团后,各个代表团都来广东团抢报纸。“两会”的代表、委员看了报道后,对政府报告提了不少修改意见,最大的修改意见就是将经济发展速度从6%改为9%。后来政府报告中,也作出了修改。

北京日报客户端:写完稿子后害怕吗?

陈锡添:很害怕,晚上睡不着,害怕出事,害怕文章写不好出漏洞,害怕影响小平形象,影响国家大事。根本没想到这篇文章起这么大作用,当时只想别出错就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您认为这篇报道的意义何在?

陈锡添:文章发了之后,全国人民看到了,知道小平谈话,可以去认真地贯彻落实,是改革开放中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

北京日报客户端:作为改革开放亲历者,能否对未来做个展望?

陈锡添:改革开放是个必然过程,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改革开放,创新也是改革开放。我们要牢记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把改革开放向新的水平、向更深的层次、向更广泛的领域奋力推进。

北京日报客户端:邓小平给您留下什么印象?

陈锡添:用一句话概括,伟大与平凡集一身。他下了火车我一看,就是普通的老人家,正如我文章里写的那样,“他,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身着深灰色的夹克、黑色西裤,神采奕奕地步出车门。”

采访过程中,他表现出很多童真。比如一种植物叫天鹅绒竹芋,他就问:“长不长芋头?”(邓小平喜欢吃芋头);看到“跳舞兰”,他说,真像女孩子跳舞;在先科激光公司,有人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他听了以后说,“不走调”。很多细节反映出,他是很可爱和蔼的老人家。他的伟大也不需言语,对人民解放事业、人民建设事业功勋卓著。他的南方谈话能起作用,第一是讲的正确,第二是他德高望重。


谈个人:

记者要用政治的眼光来审视大局

北京日报客户端:改革开放对您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陈锡添: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大学学新闻的,但后来没有在新闻战线工作,在湖北日报干了不到一年,就下放接受“再教育”。42岁的时候,我去深圳特区报重新做记者,我热爱新闻、热爱这份工作。到了新单位,如鱼得水,4年时间从一般记者到副主任、部主任到了副总编,后来评职称时被破格评为副高,再过5年,评了正高。当时,有些中央领导来,深圳市就指定我去采访,所以小平同志到深圳视察,市里又指定我采访,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您对年轻记者有何寄语?

陈锡添:记者很重要一条,要有大局意识。记者不一定是政治家,但要牢记政治家办报的理念,要用政治的眼光来审视大局。另外,要靠实践去苦练基本功,这就要多读书、多看书。我这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标题就是读书读出来的,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的一句诗。我当时觉得,第一,小平来的时候,南方已经是春天,春意荡漾;第二,小平谈话如果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全国必然会掀起新的改革开放的春潮。李贺的诗魄力特别大,我特别喜欢,大学时,我就把他的“少年心事当拏云”写在笔记本扉页上。

原标题:26年前一篇雄文震惊全国,作者忆当年:写完稿子,怕到睡不着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