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杨芳寻访西兰卡普:推广民族元素是我的责任
11-23 10:20:04 来源:

在结束17号晚声势浩大的“设计再造”活动启幕仪式后,著名时装设计师杨芳和看见造物设计团队第二天就起了个大早,她和整个“设计再造”团队要赶往300公里外的重庆市黔江区,在西兰卡普源生地进行文化寻访,为设计再造的成果发布做一次深入的采风工作。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

黔江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部,属于武陵山腹地。这里是个多民族聚集地,生活着汉族、苗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

这是杨芳第一次来到重庆,也第一次深入这大山深处探访土家文化。

杨芳这次探访的目的地——新建村位于黔江小南海镇,距黔江主城区有30公里,这个由13个典型的土家院落组成的村落,生活着200多户近1000名土家族人。

土家族独有的特色织锦西兰卡普

这里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最美的土家原生态集居带,有中国第一座土家族生态博物馆,这里还有个旅游推广名——“土家十三寨”。

2006年,土家织锦(西兰卡普)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黔江的西兰卡普传承人汪少碧也成为重庆市的非遗传承人,在各方的帮助下,她的西兰卡普工作室,就开在了这十三寨中的板夹溪老街上。

当杨芳到达板夹溪老街时,传承人汪少碧和徒弟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对一副艳丽的西兰卡普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靠着一把剪刀、一筐彩线、一台织布机和一双爬满老茧的手,一拨、一挑,一勾,汪少碧用了二十多年的青春年华织出了关于土家人原生而美好的传统记忆。

图案古朴典雅,颜色绚丽多彩的西兰卡普

“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绣雁鹅,帕子烂了雁鹅在,不看人才看手脚。”老一辈用民谣的方式记录西兰卡普在土家生活中的那些痕迹,也通过这种方式让土家族少年们不忘传统。

谈及西兰卡普,汪婆婆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年代。

她微微嘴角上扬,流露出少女般灿烂的笑容,关于西兰卡普的美丽传说,她可以说出很多,关于图案背后的寓意,更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但只要她,坐在织布机上,她马上会收回笑容,取而代之的是聚焦的双目和真挚的眼神。

汪婆婆坐在织布机前,织出别出心裁的图案花样

杨芳对西兰卡普的制作充满好奇,她有很多技法和图案设计的问题要问这位传承人。汪少碧面对着这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她也毫无保留,有问必答,总是滔滔不绝的回复。

对于祖上留下的这门手艺,汪少碧太知道,只有走出这大山,走出国门,土家族的这传统工艺才可能被更多的人认识,也才可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它和保护它。

汪少碧坐在织机前,系紧绷带,脚踏踩棍,一手扯竹筘,一手穿梭,织造时三层经线加梭罗暗纬织平纹布,再用色纬挑花,整个流程看起来连贯,如世外高人在施展武功绝学,分秒间游刃有余的在织布机上起承转合。

汪少碧严丝合缝的将花纹的顺序一一呈现,这个过程有点像一部老式的打印机,叮叮咚咚间,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就奋力跳跃纸上,形成具有文法的英文句子。 

杨芳看得出神。

这些由红、白、蓝、黑为主色调的图案充满土家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想象力。

杨芳深入西兰卡普的源生地,传承色彩的美好

这些色彩上的变化都是靠着织造者对生活的理解、感悟而得出来的,凝聚着土家人的智慧经验,同时也是她们表达感情的载体和依托物。

杨芳认为,西兰卡普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全凭制作者对图案纹样的记忆来完成,变换纬线过程中,图案颜色便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纬线断开多少次,花纹颜色就会有多少种,所以并无固定规律可遵循,从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西兰卡普。

在汪少碧工作室的陈列里可以看到,西兰卡普的造型图案丰富、饱满、独特,宛如一幅包罗万象的画,日月星辰、花鸟鱼虫、饱含深意的几何图案全都跃然于织布上。

独特的纹路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西兰卡普

喜鹊闹梅、鸳鸯戏荷、金猫抱竹、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凤穿牡丹、凤凰抬印、八仙过海、四十八勾、单八勾、双八勾、福、禄、寿、禧……这林林总总的图案都是土家人一代一代传承才得以保留下来的。

在十三寨的何家寨的小广场上,村民们正用一场歌舞表演,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们。

村民们穿上了织着西兰卡普的土家族艳丽的服装,载歌载舞,用嘹亮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记录着此时高兴雀跃的心情。

龙旗招展,鼓声铿锵,舞姿时而粗犷豪放,时而缠绵翩跹,撒种、薅草、插秧、割谷……一幕幕场景惟妙惟肖,土家人那股浓烈的性格就这样自然的被极好的展现出来。

远处,陡峭的山崖上,竖着五个大字——山歌发源地。晚上这五个大字会发出亮光,照亮山涧,给这处大山增添一抹现代感。

土家的山歌里说:“养女不织花,好比没养她。”土家女子的一生都与这绚烂与古朴的西兰卡普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前土家女子出嫁时,不仅要哭嫁,还要穿自己编织的西兰卡普。新娘在出嫁前几个月,把对父母的依依不舍、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全都一针一线的编织进西兰卡普里。

汪少碧说。“西兰卡普是一门细致的手艺活,工序繁多,织西兰卡普的时候,要聚精会神,不能分心,一针都不能含糊,织错一针就会影响图案的排列,如有错,当时还发现不了,要等图案成型了,才能发现差错,而这时可能已经织了好几行,那也只有拆掉再重新织。所以编织一件西兰卡普作品少则五六天,多则几个月。”

杨芳的寻访非常顺利,她喜欢这里的山水,大山大河的浓墨重彩间偶尔飘来几抹清淡的雾,好像整个人都跟着散发着仙气和灵气。

“我觉得西兰卡普的很多图案和色彩都还蛮当代,我可能会用到这些图案的几个片段去呈现作品。另外,如何把这些民俗化转变成当代化、大众化,这是我必须考虑的课题。这块我还会回去好好消化和思考一下,回去摩拳擦掌大干一场。”杨芳对进一步细化作品已经有了可实施性的构想。

土家人用千根丝线编织西兰卡普的传说

对于新与旧,传统和时尚,本土特色和国际范,杨芳有着自己很鲜明的看法。

“把传统的、古老的东西,真正的融入现代的生活中,这才叫传承,不然你传下来,怎么承接下来呢?这个词的内部两个字其实是有紧密关联的。”

五彩的图案里交织着一个民族的深情

“拉回这个活动,如何把西兰卡普的元素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它被大众接受,这是一个课题,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推广民族元素是我们的工作所在,也是我们责任。”

天色渐暗,寻访就要结束了,村民们唱着“送客送到村门口”的山歌,自发的将寻访队伍送到了停车场,杨芳不时的回头挥手,在她看来,这是最浓烈和古朴的人与人的情感。

让这个寒冷的冬天也异常温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