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即将谢幕!天宫一号预计4月2日再入大气层烧毁
04-01 12:01:57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即将重返地球“谢幕”的天宫一号有了最新动态!据中国载人航天官网4月1日消息,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预计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烧毁。

4月1日,中国载人航天官网发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轨道状态公告: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2018年4月1日8时,天宫一号运行在平均高度约167.6公里的轨道上(近地点高度约16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174.3公里、倾角约42.70度),预计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系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内部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如今天宫一号已在太空飞行约6年半,即将与人们说再见。

CNhi-fyssmme1469334.jpg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和专业机构此前分析,预计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的时间在3月31日至4月4日之间。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从3月14日开始,已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轨道状态由每周公告改为每日发布。

天宫一号碎片坠落地上概率多大?

今天是4月1日,距离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的预测窗口关闭越来越近。飞行器坠落后将对坠落点周围地区有何影响?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烧毁的过程中,碎片坠落在地上的可能性有多大?

天宫一号不是流星或陨石,与陨石等自然天体不一样,人们能够通过地面测控系统精确地测量出天宫一号的运行轨迹,通过计算精准预测出它的再入速度和再入角等信息。同时,天宫一号的构型及组成是已知的,人们能够计算和仿真出天宫一号进入大气层之后每一步的烧蚀、解体情况。

Y_GD-fyssmme1469721.jpg

天宫一号重量约8吨,比起重达约80吨的天空实验室、100余吨的“和平”号空间站而言算是小个头了。根据严密监视和科学计算,天宫一号大部分器件将在返回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及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极小。地球表面70%被海洋覆盖,航天器的残余碎片落向人口密集地区的概率更是非常小。事实上,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约有15000吨以上的人造航天器残骸落回地球,但从未伤害到人口密集地区的居民。

在距离地球表面300-1000千米的近地轨道上,运行着空间站和各类卫星等航天器。这些航天器在完成自身使命或报废失效后,都将离开运行轨道并最终再入大气层。天宫一号就已经处于这种轨道衰减阶段。

据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介绍,根据粗略估算,在流星雨爆发的时段,每小时约有1000-20000颗陨石落向地球,而普通人被200g以上的陨石砸中的概率是7亿分之一;作为对比,普通人一生中被雷劈的可能性是1.2万分之一。因此普通人不需要为航天器再入忧心忡忡。天宫一号等航天器再入时,不会像科幻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恶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过程中,化成一身绚烂,划过美丽星空。

天宫一号的6次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1年11月3日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完成我国首次空间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任务,并进行了二次自动交会对接。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在此之后,天宫一号出色地完成了与另外两艘神舟飞船4次交会对接的使命。

2012年6月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刘旺操控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实现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2013年6月

与神舟十号的对接任务中,天宫一号承担了更多使命: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对天宫一号进行在轨维护,并开展“太空授课”、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中短期在轨驻留等。

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两次组合运行,六名航天员参加飞行任务,航天员在飞行程序执行、飞行平台照料方面之外,还按照计划完成了多项航天医学实验任务,其中包括利用失重装置开展了心血管的调节和高级脑功能实验,失重条件下细胞学的研究实验,以及噪声测量、气体质量采样等相关实验。这些实验为未来更深层次的空间探索积累了大量科学实验数据,也为航天员长期飞行探索了重要途径。

此外,天宫一号还通过开展平台冗余设计和设计潜力验证试验、载荷相关功能验证和新模式探索试验,以及测控相关试验,为空间站设计研制和长期可靠运行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通过天宫一号运营管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改进完善,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模式和高效顺畅的组织运行机制,为空间站运营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官网、央广网、军报记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