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沸点 > 正文
79人自发组队守护34公里水域 以时代楷模“红旭”之名
2022-06-01 23:51:01 来源:上游新闻

“儿啊,你回来啊!一年没见,妈妈好想你!”

2022年6月1日上午,大渡口区茄子溪万发码头江边,身着素衣的妇女声嘶力竭的呐喊让人动容。妇女名叫李永兰,她的儿子是一年前救下两名落水儿童,却献出了自己生命的英雄老师王红旭,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江边给英雄献花默哀

这一年,李永兰不敢面对儿子离开的事实,他遇难的江边成了她生命中的禁区。今年6月1日是王红旭的周年祭,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她才鼓起勇气,堪堪走到儿子离开的地方。虽然答应大家,也无数次告诉自己要坚强,但她刚到江岸便瞬间崩塌。李永兰嗓子在哭喊中变得嘶哑,满眼泪花地说,“儿啊,你要保佑这里所有的人,再不要有人溺水了,再不要有失去孩子的母亲了!”

不知道王红旭的英灵是否能听到母亲的诉说,但冥冥中有的东西的确会被默默传承。大渡口民间近80余位志愿者在他去世之后,守护起了长江大渡口辖区内34公里长的江岸线,沿线包括新港码头、义渡古镇、万发码头、牛栏坝,自救援队成立以来,一年以来无一人在此区域溺亡。

6月1日,这支救援队举行正式成立命名仪式。救援队的名字,就叫做“红旭”。

追悼英雄

冬泳者定下民间“救援计划”

“一个人在长江急流中救人,无异于玩命。”

说到救人,现任救援队副队长赵世伟的描述很沉重。王红旭老师之所以是英雄,也正是因为如此。

2021年6月1日,两名儿童在附近水域落水,35岁的体育老师王红旭听到呼救后百米冲刺,纵身跃入江中将两名落水儿童托举出水面,孩子在多位群众手拉手组成的“人链”帮助下脱险。而他自己,在最后推了孩子一把后,却因体力不支被江水永远带走。

救援队江中训练

赵世伟算得上王红旭救人当天的见证者,当天晚上6点左右,他和朋友经过万发码头附近时,江岸人头涌动,警车、救护车停在了路边。赵世伟感觉不妙,跑到江边一看,果然出事了。

“我看到有民警在水里摸人,我也跳下去帮忙。”赵世伟是资深的游泳教练,有长年在长江冬泳的经历。那一天,王红旭妻儿在岸边声泪俱下地等待丈夫和父亲归来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没有犹豫,他脱下衣物和几位救援者一起跳进了水中,试图找到水中的王老师。然而,他们并未成功,直到次日,王红旭的遗体才被专业救援队捞起。

救援队江中训练

赵世伟是当地滑石滩冬泳队的一员,和队里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和王红旭并不相识,但王红旭的事迹却对他们影响极大。作为长江泳者,他们都清楚在没有保护装备的情况下,下水救人的危险性,所以更为王红旭冒着生命危险勇救两名儿童的事迹而感动,队员们还自发捐款万余元送到了王红旭家人手中。

赵世伟说,王红旭用生命上完“最后一课”,他和他身后十几位手挽着手组成救命“人链”的群众感动了队员们。

这就是重庆这座城市的传统,标刻着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精神标识。

“如果冬泳队有几个人在现场,说不定能救起来。”在英雄的追悼会上,陈喜有些唏嘘地给一旁的罗正龙说起了另一个角度的话题。他们都是滑石滩冬泳队的队员,也是后来成立救援队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救援队江中训练

罗正龙是一名在职的公交司机,每天上班之余,他还是重庆蓝天救援队的成员。被王红旭事迹触动的陈喜,原本想打听如何加入专业救援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但罗正龙的一句话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我们自己成立一个救援队行不行?冬泳队这么多有资质的兄弟。”

陈喜沉吟片刻:“行啊,怎么不行!”

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救援计划”由此诞生。他们要守护的,正是包含王红旭曾守护过的这段江岸——上下游34公里的范围,全部囊括其中。

“自助”救援

四天救下3位溺水者

4月,救援队副队长陈亮带着队员正在大渡口区牛栏坝附近水域巡逻。突然,江中两名游泳的男子出现异样,双手摇摆呼救求援。

“糟了,感觉出事了。”陈亮立即带领队员实施救援。原来,男子是独自下水游泳,因为在江水中游泳的经验不足,遇上了“跳跳浪”,这种浪头会突然将游泳者抛起又落下,很容易让人呛水。他们在呛水后立刻慌了神,导致体力急速下降。

救援队训练中

队员夏川、石航、刘长合和陈亮一起,两两一组,按照标准的水上救援流程,分别将两人拖到了河岸边上。这次救援让陈亮十分满意,因为队员们长期演练的结果终于有了验证,成绩达标。

四天时间里,他们救下了3名游泳者,另一名的情况也大致类似。

陈亮欣慰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支救援队来得并不容易。刚开始筹备救援队时,他们没有任何资金、设备,甚至没有人员。他们商量了半天,只好采取所有费用、装备都靠大家捐献的方式来成立队伍。

“起初担心要自己出钱,大家不愿意,结果真是小看了队员们。”队伍成立后,由陈喜担任队长,陈亮、赵世伟、罗正龙等担任副队长,资金和装备都由所有队员们自发捐献,最初的9名队员捐了10000多元的启动资金,便准备“开张”。

原本队长们觉得,要队员们自己出资有些难以开口,但将想法告诉大家后,却得到了所有人的大力支持。

去年11月左右,队员数量一下就超过了30人。在他们的财务表上,清楚地记载着各种数额的捐款:陈喜2000元、何昌杰1500元、李伟1000元……队员们还自掏腰包,每人花费500元置办了统一的服装、鞋帽。

一个以滑石滩冬泳队队员为骨干的救援队有了雏形,开始例行巡逻。

救援队在景区例行巡逻

“作为政府救援的一种补充,也有一些机构和政府部门给予了我们帮助。”救援队队员罗维说,首先伸出援手的义渡古镇景区。在获知救援队成立的消息,了解到景区也在救援队的巡逻范围后,景区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间队员休息室,还免费给巡逻队员提供工作餐。“他们提供了很多房间让我们挑,我们都不敢挑大的。”罗维打趣说,景区管理者给他们随意选择场所的权利,但他们只选择了一间不大不小的。起步阶段,万事从简。

在参加了今年春节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后,救援队也得到了大渡口区应急管理局和九宫庙街道、跳磴镇应急管理部门的肯定,他们也提供了部分物资的支持。

另一方面,巡逻队有了更多志愿者的加入与支持,队员人数由三十多人一下增加到79人,其中54人是正式队员,25人为志愿者。新增的队员义务捐赠了更多的资金和物资,一位队员甚至将自己的两艘冲锋舟捐给救援队。

江中营救

队员为救人差点遇险

公交司机、国企职工、个体从业者……救援队队员们的身份很杂,但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归纳他们的特点,那就是很多人都曾在江中亲手救下过溺水者。

“江中救人,特别是一个人单独救人,真的是在鬼门关走一遭。”在陈亮的口中,再次说出了这句沉重的话。

一次救援中,一位救援队的队员便险些丧命。

那一天,陈亮正在江岸上打电话,突然看到上游漂下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岸上,女孩的同伴在声嘶力竭地呼救并沿江奔跑。当时,冬泳队的一名队员立即下水向女孩游去,但江水湍急,队员并未能截住顺流而下的女孩,直到她漂到下游一个回水处,队员才将女孩抱住。

然而,由于回水水流太急,耗费了过多体力的救援队员已经有些脱力,也开始向岸边呼救。此时,陈亮已经下水,听到呼救声他奋力游向两人,终于在队员完全体力不支之前将女孩抱住。随后,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才将女孩救上岸。

航拍冲锋舟救援演练

“叔叔,不要告诉我妈妈!”之后他们才得知,女孩和同伴瞒着家长悄悄到江边玩耍,不慎落水。

两人无言对视,这是一种精疲力竭的无奈和劫后余生的心悸。

很多队员特别是冬泳队加入到这里的人,几乎都能聊出一两个自己救人的经历。队员赵泽军说,自己游泳上岸时,旁边耍水的小孩一下掉进了江里,他迅捷地一把拉住还未被冲远的孩子。此时,孩子的母亲还在江边玩手机。赵泽军愤怒地将孩子的母亲给骂了一顿。

“救人之后会后怕。”副队长赵世伟的救人经历更丰富,曾多次在江中救过溺水者。就在去年,他还救过自己的朋友。

当时,朋友跟着他们下江游泳,体力不支开始呼救。虽然带着“漂包”(游泳时用来装衣服、可漂浮的包),但对方当时已经完全失了方寸,抱着漂包就向后仰。赵世伟赶紧稳住对方,推着他返回岸边。朋友上岸后回忆,当时自己心跳很快,双眼模糊,几乎完全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

“水上救人,不是为了感谢,通常也听不到感谢。”队员罗正龙是一名公交司机,有时候上班得连续工作很久,但只要有闲暇,他一定会参加救援队的巡逻。救援队制定了详细的章程,每一个人执勤几次、多长时间,都有明确详细的记载。所以,虽然没有强制的要求,但队员们“上班打卡”却已是一种常态。罗正龙是考勤最多、最全的一个。

有人曾问罗正龙,没有报酬,冒着风险救人难道只为一句谢谢?罗正龙回答说,也许真的听不到谢谢,因为通常在水中被救起来的人,都已经完全“吓傻”,几乎没人能回过神来说谢谢。

而救人者,则通常会选择在救人后默默离开。

当然,也有家属、朋友感谢的情况,或者被救者回头千恩万谢的经历,但是否听到一句谢谢,早已不是他们的目的和愿望。

“救起一条生命的意义,难道还不够吗?”罗正龙说。

34公里江岸

组队以来无一人溺亡

5月21日,滑石滩江边。江中一位男子大声呼救,两艘冲锋舟迅速出动,围绕着男子丢出救生圈,很快将他救上船,随即送到岸边。两名救援队的队员将获救者横抬至沙滩上,救援队中拥有医护资质的队员立刻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抢救,男子平安脱险。

这是救援队近期进行的一次救援演练。相较于人力下水营救,驾驶冲锋舟更加高效、快捷,也更加安全。

队员张智勇是救援队中的“智囊型”选手。他并非原冬泳队的成员,于今年初加入救援队,有一手熟练驾驶冲锋舟和操控无人机的绝活。进队后,他将自己的两艘冲锋舟都捐给了救援队,自己还当起了教练,传授大家冲锋舟的驾驶技巧,指挥手势等一系列诀窍。

队员们每周都要进行例行训练和学习。如今,很多队员都已经掌握了冲锋舟的驾驶技巧。救援队成立后,从今年春节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周末,他们都有例行的巡逻。掌握冲锋舟驾驶以后,驾船巡江也成了例行科目,每次确保至少有7人分别在牛栏坝和滑石滩现场巡逻。

张智勇还带来了一套“无人机空中救人”的方案。“我的无人机可载重5公斤。”他说,针对无人机的负荷,他还专门配备了重量适宜的救生圈,可操纵无人机快速地将救生圈投递给溺水者,争取救援时间。

“拓展救援的方式,也加强队员的救援能力。”队长陈喜说,下水救人不能有半点马虎。救援队能下水救人的,都必须具有中国救生协会的职业资格证。目前队里有34人经考核获得救生员证。今年6月,又有一批队员将参加救生员培训,合格者将颁发救生员证书。另外,有4人具有游泳教练员资格证,8人会开冲峰舟。在救援队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救援队成立后他们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除上文提及的营救溺水者外,今年3月30日,巡逻时队员们发现并营救了一名下江放生却遭遇高处跌落意外遇险的市民;

4月17日,因为涨水在牛栏坝经营的摊位被江水淹没并冲走很多财物,队员们从江中抢回被淹价值三万余元的物资,并从江中救回遇险的两人;

5月,队员们又合长航公安和海事部门从江中打捞上游漂来的浮尸一具,队员张智勇驾船将尸体拖回并交由公安机关处置。

救援队成立至今半年多时间内,已成功救援6人次,沿岸34公里的长江岸线没有出现一例市民溺水身亡的事件。不过,陈喜坦言,今年截至目前气温较往年低,尚未到下江游泳的高峰期,但救援队已做好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6月1日上午9点,大渡口区茄子溪万发码头江边,救援队队员整齐划一地列队,逐一向在这里离开的英雄王红旭送上鲜花,默哀致敬。今天,是他的周年祭,也是救援队正式命名成立的日子。王红旭的父亲王平亲手给队长陈喜递上了“红旭水上救援队”队旗——队伍的名字,和英雄连在了一起。

王红旭父亲为救援队授旗

王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我很欣慰看到眼前的一幕。儿子似乎用另外一种形式,活在了我们身边。”

上游新闻记者 彭光瑞 图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