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重达半吨,今年“开放的六月”最“实在”的作品!梁平小伙住了半月石材厂才有了这组《记“疫”》
06-18 18:47:4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即便进行了掏空处理,最终摆在谭云面前的这组毕业设计作品重量依然达到了半吨。说这组名叫《记“疫“•一立方的爱》《记”疫“•战袍》的作品是今年“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中最“实在”的一个,应该不会有太多异议。

微信图片_20200618185125.jpg

谭云的毕业设计作品《记“疫“•一立方的爱》《记”疫“•战袍》加起来有半吨重

然而,“重”又并非是《记“疫”》唯一的标签。它从酝酿到诞生,似乎都是为了记录今年春天这场和疫情的战斗;与此同时,它本身又因为疫情而改变。从被迫到石材厂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了半个月,到作品直到压哨时刻才完成……这背后的故事、曲折,听听作者谭云自己怎么说。

因为疫情而改变的毕业设计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今年该从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的谭云的毕业设计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本来有一个作品,我都已经做好了,叫《回家的行囊》。”来自梁平的谭云说,这源自自己记忆中的一些片段。“它也是一个石雕,原型就是外出务工的人背的那种、动辄就有半人高的牛仔包。”

微信图片_20200618185150.jpg

谭云

“我用石雕还原的是一个被装得快要满出来的牛仔包,鼓鼓囊囊的,从外面突出的轮廓就能看出里面装的一部分东西。”谭云说,它的拉链也坏了,改用绳子扎紧,这又露了一些东西出来,刚好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打工者行囊的模样。

但随后疫情爆发,不光打乱了谭云返校的日程,也彻底改变了他本来的这个毕业设计。

要的就是石头的“重量”

在和指导老师商议之后,谭云那件已经做好了的《回家的行囊》变成了一个思维起点。“这个牛仔包是我过往记忆中的一个片段,那疫情中让我内心感受强烈、印象深刻的,是不是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记录下来?”《记“疫“•一立方的爱》《记”疫“•战袍》由此诞生。

谭云正在创作《记”疫“•战袍》

从外形尺寸看,谭云的这组作品并不算大(《记“疫“•一立方的爱》67x71x80cm、《记”疫“•战袍》60x60x30cm),但绝对称得上够重。“《战袍》轻一点200多斤,《一立方的爱》减重之后也有800多斤,加起来超过半吨。”记者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何选择石材、尤其是汉白玉、青石这两种石材来创作。谭云坦言,确实也可以用木材来呈现,但自己一直觉得只有石材“能表现出自己想表达的纪念性寓意和感觉。”谭云说,这种重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直到现在自己每次整理作品上的细节都能回忆起抗疫的种种画面。

为《战袍》选择了汉白玉,谭云看中的是它洁白细腻的质感,希望传达出穿防护服的白衣天使的神圣气息。《一立方的爱》纳入了全国支援武汉的爱心物资、安全帽、破手套等朴素元素,就是希望青石赋予它厚重感。

和石材厂工人同吃同住半个月

谭云的作品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是4月下旬,受疫情影响,此时学校仍回不去。无奈之下,他只好找了一家偏远的石材厂开始动手。“有半个月,我都是和厂里的工人同吃同住。”谭云笑言,这应该是自己上大学以来作息最规律的一段时间。

但问题依然存在,用来打造《一立方的爱》的青石重到石材厂都无法下货(原石重达1吨)。谭云只得提前返校,用学校的机器为它做了减重处理。“从底部对它进行了掏空,但处理后仍有800多斤。”有意思的是,谭云提到《战袍》参考的原型也不止一件。“我自己买了一件防护服,还有一件是学校的抗疫群雕《冬去春来》创作原型医护人员用过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谭云看来,如今在上游新闻“开放的六月”线上展中呈现的两件作品其实还算不上完整。“我本来的想法是用石雕的手法,从三个维度记录这次疫情。”谭云说,此前已经做好的《回家的行囊》经过修改是可以和疫情中无数工人集结到武汉火速建好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结合到一起的。“时间太赶,希望今后有机会弥补上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