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毕然走进移通学院“商业读书会”在线分享交流
移通学院04-01 23:19:28
关注

       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宇宙之大,永远有着与你截然不同的人。见的世面广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学会享受每一处的风景,这就是人生。

       3月26日,这个春意浓浓的夜晚,由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淬炼.国际商学院商学图书馆主办的第八期商业读书会,通过网络在线交流的方式,与创意写作学院创意写作团的百名师生齐聚一群,开展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读书会。

       本次读书会的主讲嘉宾邀请的是创意写作学院的文学教师、知名作家毕然老师。毕然老师自12岁开始写作,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主攻儿童文学,兼写历史文化散文,已经出版个人图书作品48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文等多语种在全球范围内发售,是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在本校一直教授通识课《创意写作》,是创意写作学院四届创意写作作家班的导师,连续多年被评为“远景百万优秀教师”及社团优秀教师奖,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亲和力极强的做事做人态度,深受学生的喜欢。

       一曲日本音乐家喜多郎《丝绸之路》悠悠响起,那悠远绵长的音符带着神秘而悠远的气息,开启了读书会的序幕,毕然老师通过QQ屏幕与大家分享了在14年前开始重走的丝绸之路,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题展开娓娓动听的讲述。从音乐家喜多郎丝绸之路的召唤,从台湾诗人席慕蓉的诗歌《楼兰新娘》的启示,是毕然老师最初开启重走丝绸之路的初衷。

       女考古学家穆舜英在罗布泊发掘的楼兰美女已经将近四千岁了,而她头插翎羽、盈长的睫毛、立体的面孔,彷佛睡着了一样,这个被沙漠封存的美女让人惊叹,复原之后的金发碧眼的盛世美颜更让我们激起对丝绸之路的无限向往。

       在毕然老师生动意趣的讲述中,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公元前138年,汉使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文化的交流。连年的战事,财帛动人心,为丝绸而战的罗马帝国渴望中国的丝绸。中国的丝绸作为两千多年前世界的顶级奢侈品,让人痴狂。罗马帝国甚至为购买价比黄金的丝绸,耗尽国库,当时一磅丝绸10尺,值12两黄金。在罗马社会出现“女人带动世界经济,决定世界贸易”的实例:当时“不给你买丝绸的男人一定不爱你”成为了流行语句。迷倒过凯撒大帝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也是丝绸的狂热爱好者。在欲望的驱使下,丝绸之路开启了。源源不断的丝绸订单涌向汉朝,丝绸促进了商业贸易,也使得汉朝国力日益强大,以至于银库里串钱的绳子都磨断了。丝绸促进了东西方互动交流,开放和包容是丝绸之路的特色——不同肤色、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交流融汇,将三大洲紧紧相连。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贸易之路,而且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

       对于毕然老师自己的丝绸之路——边走边写是她在路上的行动和见证,也是她分享给我们的具体方法。毕然老师认为虽然在书本、典籍中去研读寻找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是必须的功课,而引经据典、纸上谈兵并不能满足一个学者、作家对于文化的探求,对于远方的向往。于是,决心和毅力为有心人创造了一次次的机缘巧合,她踏上了以身体力行研读丝绸之路的行旅,居然14年的光阴走过。

       通过一张张纪实的照片,听者仿佛置身其中,体会到“丝绸之路”的神秘、博大与美好。从长安到地中海,从贝加尔湖到撒哈拉,三大洲,三万里路,尽在毕然老师的丝路独行中。

       那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从龟兹壁画、敦煌壁画、龙门石窟到巴蜀大足石刻,脉络清晰地呈现了佛教自丝绸之路东进中原之路径;那些在草原丝绸之路上歌者——阿肯,意为游唱诗人,可谓世间独特的风景;那些藏在丝绸之路上最后的古村落,朴实的民风、热情憨厚的笑容仍印在毕然老师的丝路印记里。在丝绸之路南道枢纽——楼兰古城,神秘的楼兰古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个王国究竟为什么会消亡,直到现在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毕然老师讲到去寻访楼兰古城的路上的艰难情景,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在极地的路上遇见的人,经过的事,能在路上完成一部书《生死楼兰》,需要极大的勇气、毅力和执著,对于一个女性而言,的确是巨大的挑战。无论如何困难,却阻止不了有信仰的决心。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毕然老师进入了楼兰古城,看到了在古籍中记载的楼兰,看到楼兰古城凋零的容颜。

       毕然老师说在路上得到的收获,绝不止自己愿望的满足,在经历的同时也收获了人生阅历、经验、挑战、好朋友、快乐和温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毕然老师在路上的见解和归纳,她更加强调的是思考,如果只是单纯的行走,充其量不过是一名邮差。通过读书、行走、思考、写作,最终会形成一套独属于自己的“丝绸之路”,那是自己独一无二的精神家园。

       通过14年间对丝绸之路的深度游走和研读,毕然老师总结:身体和灵魂必须要有一个在路上。在路上的寻找,实则是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定位。各位参与读书会的老师及同学纷纷回应,表示赞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为了积累知识,行万里路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从理论到实践。读书与行走的旅行有什么联系呢?毕然老师分享的“丝路行旅”就是答案。

       文学创作是需要灵感的,灵感来自于人们的想象,文学创造亦是作家对自我实现价值的一次成功证明。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情感是来自于对社会的感受和体验。毕然老师的讲座告知我们,写作的路上与行旅一样,充满了哲学意义和探索精神,善于发现,善于观察,懂得享受每一处的风景,才能写出极具创造性的文章。

       读书会最后,毕然老师针对几位同学的提问作了解答,有同学问“大学生在经费有限情况下是选择读书还是旅行?”毕然老师讲到读书是必须的,大学生可能面临的是有时间没钱,可以利用假期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她认为旅行是件有意义的事,走出自我,跳出眼界,认识、性格、心态会发生变化,能看到不一样的开阔天地。

       比较文化研究领域强调文明和文化的坐标性对比,如四大文明古国之间的对比、东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对比、不同种系文明之间的对比,而这种对比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回归和精神再现。这种精神行径早就抛弃了停留于纸笔和文字的阶段,两千多年前的诸子百家周游列国的学者,不计其数。西方的希伯来文明的《圣经》也曾有《出埃及记》的记载,其实都在强调“在路上”,才是文明回归与自省的最好方式。古老的丝路文化给我们传递的和平包容的精神,是古老文明的馈赠,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再度利用,是文化潜在的千年不灭的力量。

       对于毕然老师的讲座,刘训同学赞赏了其丰富的精神动能,并深刻指出,大文明是由大空间来承载的,换言之,我们寻找文明的脉络和溯源都应该需要回到文明本身所在的空间,这是毕然老师作为一个文化学者进行这场丝路旅行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承载文明的空间寻找到文明的本质和最原始的精神内涵,才是我们要找到的文化定位和精神归宿。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号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教育

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