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友: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容纳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是基层民警服务人民、倾听民意的平台和桥梁

杨春友,汉族,1974年9月10日出生。于199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曲靖监狱、陆良县看守所、陆良县公安局龙海派出所、三岔河派出所、板桥派出所工作。现为陆良县公安局板桥派出所社区民警。28年从警路上,看似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始终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好桩桩“小事”。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多次受到嘉奖。

在基层派出所,调解室就是个承载故事的地方。家长里短理不平讲不顺的、单位里的是非、工地上的曲直、口角引发的抓扯打架等等,群众打个110报警电话或派出所的值班电话,就将未散去的“怒火”“怨气”延伸到了派出所的调解室。

2009年7月,当时在龙海派出所的杨春友在处警古都邑村委会上古都邑村一起警情中,为了避免当事人伤到他九岁的儿子,用腿将当事人砸向自己儿子的凳子挡下,鲜血直流,他没有在意,只是随意用一张纸捂着回到了乡上才找了一个诊所包扎了一下,觉得伤得不重,便继续工作,也未向所领导汇报,到现在左腿膝盖处还有一个直径1cm多的疤痕。虽然自己受了点伤,但保护了一个未成年的安全,杨春友心里还是感到很欣慰。

2017年9月28日21分,还在三岔河派出所的杨春友和同事接去处理一个因停车收费问题发生纠纷在处警控制嫌疑人的过程中,由于用力过猛扭伤了左脚,导致左脚楔骨突出,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时至今日都不能多步行也不能负重,但他认为为一名警察,忠诚履职是自己的职责,所以无怨无悔。

2018年,杨春友因工作调整调往板桥派出所,由于调解能力出色,2019年12月,板桥派出所专门为他成立了崭新的“老杨调解室”。从此,杨春友用自己独有的“温度顺气、尺度讲法、风度言和”三度调解法,在“平凡”又“枯燥”的社区民警岗位上探索出了一条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工作路子。

调解室的温度——顺气

2020年10月25日下午,辖区两位高龄老人在板桥村委会组织的聚餐上发生了矛盾。次日83岁的资某才便到73岁的熊某兰家讨说法。双方见面后一言不合就动起手来,资某才被熊某兰用火钳打伤右手手背,熊某兰的面部被资某才打了两拳,事后熊某兰到医院住院一个星期,共产生医疗费2000多元。在日常的社区警务工作中,杨春友在与群众谈心谈话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介入及时研究对策开展调解。在群众协助下,老杨了解到双方积怨已深且年事已高,资某才行动不便、子女也不在身边。在村委会帮助下组织了调解座谈。调解中双方当事人倚老卖老、不明就理的子女搅和其中无理取闹。杨春友将突破口放在双方子女身上,将案情分别单独对双方子女对述清来龙去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后,当事人子女深深认识到自家老人的不是,同时产生了对对方老人的愧疚之心,而主动加入到了劝说自家老人的工作中来。

在发动“亲人力量”后,杨春友又分别对两位老人讲道理并进行了法律的普及,例举了双方矛盾不停对各自家庭和子孙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多管齐下的劝说调解下,双方敞开胸怀,积极配合调解,最后达成一致和解协议。

2021年3月12日,派出所来了三名外省的生意人:称自己在板桥做蔬菜生意,但其中某一位与自己有生意往来的板桥人却不愿支付全部的菜金。当事人很生气和对方理论却无果。三位当事人到了派出所调解室后情绪很激动,老杨先耐心地听完当事人带有发泄成份的陈述后,再三耐心地向当事人普法,解释到此类属于经济纠纷不在公安范畴,可以直接到法院上诉追回款项,当事人却以为派出所不想管,和当地人一起欺负自己这外地人,当即又一通发火。

老杨并没有在当事人怒火当头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规范按调解程序切入了正题,既尊重了对方的小情绪,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老杨又对当事人进行了情绪疏导,然后给出了最快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当事人连声感谢并为自己对老杨及其他民警人吼叫泄愤行为进行了真诚的道歉。老杨的调解,成功秘诀是耐心,让当事人负面情绪得到适度地倾诉与宣泄,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让当事人充分感受到了派出所的温度。

调解室的尺度——讲法

2020年1月3日,张某昌在张某昆办的取暖器厂工作时,突然从裤袋里抽出一根伸缩棍指着身边的女同事骂,当班的管理人员见状后及时上前控制了他。当时正值下班时间,在管理人员的劝说下,张某昌骑着摩托回家,到了家里便喝农药自杀,在其去世前的最后时刻,他对其父亲说了一句:他想不通。

死者父亲便认为儿子在厂里被管理人员欺负而喝药自杀。于是组织20多个亲戚到厂里讨要说法,同时向板桥派出所报警要求严肃处理相关人员。杨春友接警后,对该纠纷开展了深入调查后得知:死者平时行为怪异,工人们分析其精神方面有问题,与涉事女同事及主管平时没有矛盾,也没有人打他。杨春友把调查到的事实资料、结果按照必要程序,选择了合适时机向张父开放,同时开展了法律的普及宣传,并告知张父若再生事将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在做通张父的思想工作后,杨春友单独对张某昆进行了谈话,最终张某昆给予死者父亲15000元的安葬费进行人道主义慰问。最后,双方握手言和,相互体谅,再未滋事。

派出所调解工作中的重难点在于讲法和说理,由于各类纠纷根由涉及权益、赔偿或者合同履行,公安业务很多无法囊括和涉及,在“老杨调解室”成立后,板桥派出所同步启用律师顾问调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压力,群众报警案件中的各类纠纷调解变得更加高效、便捷,治安纠纷、婚姻纠纷、合同纠纷经过杨春友和律师的一番依法依规的阐释与说明,当事人双方通常心服口服而去,即使有不同意见的也哑口无言,没办法无理取闹。

调解室的风度——言和

2015年5月28日,辖区张某斌在放学回家途中被同班同学张某兵、张某恒、张某凯殴打并绑在树上恐吓,致使张某斌受伤并导致精神疾病突发住院。事发后张某斌家先后辗转在陆良县人民医院、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儿童医院等多次治疗,共花费医疗费用67281元,由于当事几方在事发时都是未成年的小学生,加之几方对因伤害导致精神疾病的突发病因有争议,致使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张某斌的父母多次到派出所、学校、施害方等相关方讨要说法,并称如果问题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会不计代价让三个小孩不得好死,以偿其子之苦。

2018年刚调到板桥派出所的杨春友分到了这个调解任务,通过查看卷宗、走访了解等方式对该案开展了专题调研。了解到案件时间久、情况特殊的实际,制定了专门的调解方案。在调解前,杨春友分别召集这三个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法理析释,争取到三个孩子的家长同意配合、参加调解。在此过程中,他认真倾听张某斌父母诉说,任其发泄心中积怨。

在对两边监护人的单独工作后,杨春友见调解时机已成熟,便以村委会为媒介组织召开调解座谈会,最终达成由张某兵、张某恒和张某凯三家共同赔偿给张某斌费用共60000元,并当场一次性付清的一致协议,终于化解了三年来四家人的积怨。

2019年12月,辖区一群众的大门被砸,竟是亲戚所为,双方发生争执,杨春友一核实才发现对方是因为土地纠纷问题。事发后,双方完成伤情检查和治疗,派出所组织双方初次调解。砸门的群众坚持自己两家中间的路应该是自己的,不愿意承担对方治疗费用,而对方又称路是自己家的,自己平白无故被砸还受伤严重,要求赔偿医疗费和误工费,双方均未互相言和。老杨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法治教育,双方听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法律规定,都冷静下来。老杨组织当事人双方分别谈话,耐心细致地讲了社会和谐、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两个小时过去,王某和刘某最终达成互相谅解,王某适度赔偿了刘某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用,双方签订了《治安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

基层派出所调解室虽小,却容纳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要求伸张正义、厘清是非的期待,是基层民警服务人民、倾听民意的平台和桥梁。“老杨调解室”自成立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272件(琐事447件、治安矛盾698件、复杂纠纷127件,调解率达100%,召开调解座谈295起,服务群众1万余人)。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