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苗乡彭水移动端2020-01-16 09:21

彭水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这些文化资源既是城市的文化根脉,也是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更是人们的乡愁记忆。

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为推动彭水民族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发展现状令人深思

当下不少乡村,因人口持续迁往城镇逐渐沦为“空巢村”“留守村”。人口的大量外出,不仅让传统村落变得空心化,更让那些深植厚土的乡村文化日渐衰落,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面临遗失甚至消失的危机。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彭水,占60%的苗族人口世代深居在武陵山脉纵横交错的茫茫群山中。在巨变的时代浪潮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日渐失去依存的载体,久违的乡愁被丢在了“十字路口”。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复兴滋养少数民族的精神食粮进入了关键时刻。

我县是重庆市唯一以苗族为主的自治县,但是在全县穿苗服、讲苗语寥寥无几。走进苗寨,步入民族村落充满着现代气息。“现在村里人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去了,他们在外面没有人和他们说苗语,谈苗族礼仪,民族情结逐渐淡化了。”步入郁山古镇、鞍子苗寨,一些老人谈到民族文化的遗失,脸目尽是遗憾和痛心。

基于此问题,2016年以来,多名县人大代表就如何挽救面临消失的民族文化等课题,在县人代会期间提出不少建议意见。不少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审议少数民族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时,提出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要等到消失殆尽后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在此背景下,2017年,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进入县人大常委会监督视野。

持续监督寻找难题

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体现。彭水“民族、生态、文化”独具特色,全县有苗族、土家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约占重庆市苗族人口的70%、占全国苗族人口的3.06%,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多民族聚居杂居,加之悠久历史沉淀,孕育生发了彭水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以娇阿依、高台狮舞、木腊庄傩戏、踩花山为代表的优秀苗族文化已经成为我县乃至重庆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县民族文化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情况仍令人堪忧。一些优势民族文化资源濒危失传的速度加快,抢救性保护的时间紧、任务重,但由于我县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专业人才匮乏,传承保护的速度跟不上濒危失传的速度。在特色村寨保护建设过程中参与度不高,“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的思想欠缺。境内部分村寨受损较重,如鞍子苗寨游客接待中心楼房、檩子、屋瓦受损严重,保护修建工作亟待加强。

而传统技艺方面,挖掘也有待深入。民族歌舞、绘画、音乐彰显不够,文旅融合工作有待不断加强。

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意义重大,容不得一点拖延和马虎,为全面掌握相关情况,2017年6月29日至30日,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胜成的带领下,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文物文化保护工作专题调研。就全县文物文化保护现状,提出强化思想认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等对策建议,督促落实文物保护工作经费,成功申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35项。持续实施少数民族村寨保护。共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鞍子罗家坨苗寨、梅子佛山苗寨、黄家苗寨、阿依河苗寨等11个苗寨的保护建设。

2019年4月24日至28日,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调研组,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钱万带队,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现场查看等办法,深入县职教中心、民族中学、蚩尤九黎城、梅子垭镇佛山苗寨、鞍子镇鞍子苗寨实地查看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情况,并认真听取了县民宗委、县文化旅游委、县教委等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对全县传承创新特色民族文化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为了所提意见更有针对性,调研组不辞辛劳,远赴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区、江孜县、白朗县考察学习民族文化发展的先进经验。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调研组建议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完善规划,健全传承创新特色民族文化体制机制。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加大部分村寨基础配套设施的翻修力度,还原村寨古朴典雅风貌。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族文化服务水平。

多点开花成效明显

2019年10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再次组成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钱万的带领下,对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工作进行跟踪监督,进一步推动全县民族文化工作取不断向前发展。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县人民政府充分研究挖掘民族文化底蕴,通过对具有传承意义的非遗文化、人文及自然景观精心保护,加以修缮维护,让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记忆的“细胞”得以继续留存和传承,重新焕发生机。

乡愁所寄处,大美古村落。如今,我县保护传承传统村落成效初显,多方位、多层面的举措让彭水越来越多珍贵的传统村落得以保护。蓝天白云下,古村落与高山溪流、农耕田园、原始森林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也让浓浓乡愁有了皈依之处。

全面加大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点及民族文化等的普查和收集整理力度。我县民歌《娇阿依》两进央视;《诸佛盘歌》摘取西部花儿歌会金奖;《我们的山歌唱不完》夺取中国老年人合唱节金奖;原生态民歌《梭乃惹》《弯弯号》分别获文化部授予的第十六届、十七届群星奖优秀奖;我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号。

文艺创作精彩呈现。组织精品节目 优秀组合参加国家级和市级文化活动硕果累累,近两年获得市级及以上赛事获奖11项。特别是三义乡仡雄舞蹈队在重庆市集中展演获“优胜奖”并代表重庆参加东方明珠全国广场舞大赛总决赛获金奖。

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在我县乌江画廊景区、蚩尤九黎城景区、阿依河景区积极植入民族文化元素,彰显民族特色符号,建立了常年非遗传习展演景区2处。加强与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发展,荣玉苗家刺绣、郁山戴记擀酥食品等2家企业被市文化旅游委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走进蚩尤九黎城,浓郁的苗乡风情与神秘的风水文化让人流连忘返,这个地方很美。”在蚩尤九黎城,外地游客王霜说。

“朗溪乡何家盖古村背山而居,出门远眺,秀丽的风光尽收眼底。地坝右边的几十棵古树,呈流线型依地势排开,棵棵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走在石板街上,很有味道。”何家盖古村村民张友刚说。

“民族文化是历史的瑰宝,是不可再生资源”。呵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只是为了安顿好过去,更是为了赢得我们的未来。做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强化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上游新闻3.jpg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