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足新闻 > 正文
打望铁山“历史文化名街”
05-09 09:46:53 来源:大足日报

一商家还挂着草鞋在销售

保存较好的四合院

古街一隅

“三山间两河,河经此地合,合处生半岛,岛载古街游。”在铁山镇与四川安岳相邻处,有一处地方,水源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她的名字叫:继光村。

依山傍水移民聚集成村

清朝,一次大规模移民——湖广填四川。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移民大军不断迁居四川。移民们认为该镇柳溪河畔其河水清澈,河畔树木众多、绿意盎然,河岸地形开阔平坦,依山傍水,是建造村落的良好场所。为此,一部分人停下脚步,决定在此定居。

在生产生活中,入川移民为了有个集市贸易、同乡集会、休闲娱乐、宗教祭祀活动的场所,于是在此建造了继光村落。他们以川东民居风格为主,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建造了大步檐廊式川东民居风格建筑。

继光村以古街为代表,村落周围山形起伏变化丰富,南部为农田平坝区,河流从中穿过,山麓与平坝交界处有多条水系沟渠。据传,原来的街道修建在现址西边的伍家坡上,坡上有一块铁碑,又说有一家铁匠铺,老百姓习惯上称之为“铁山坪”。此地地势高,利于防匪,但交通不便,用水困难。后因火灾,老百姓便陆续搬迁下来,便形成了现在的古街道。老百姓利用两条河和三个栅子门防匪,后街道规模扩大,发展成如今的场镇,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穿越历史长河,如今重新审视古街,依然能发现其布局艺术,空间尺度,处理手法,处处体现了川东传统民居所特有的简洁、明快的特点以及古人对人居环境的良好把握和适应性创造。

独具特色的大步廊檐古街

继光村古街因最独特的建筑风格——“大步廊檐”而得名。站在高处俯看,小巧玲珑的古街,两头窄、中间宽,仿佛一片树叶形状又似一艘乌篷船。幽静的两条小河,蜿蜒过街,在古街的东端流过双孔桥温柔地抱在一起,欢快地向东流去。小河两岸绿树婀娜、翠竹婆娑、碧映河中。高大的黄桷树留下了斑驳光影,更增添了古街的宁静、古朴和典雅。

历经时代的变迁和风霜的洗礼,原来的“九宫八庙”留下更多的是岁月的沧桑。270米长的青石板街道和两边已有间断的大步廊檐风韵犹存,努力向我们诉说着过去——古街沐荫影映水、山颠望街正窥山的风貌。

走在这条具有典型川东渝西民居特点的古街上,我们看到:街道路面宽约5米,街心是由数千块青石板铺就而成,两侧就是独具特色的大步廊檐民房,屋檐向街心伸出2米多远,这很好地适应了本地春秋多雨与夏季炎热气候条件下行人遮阳避雨的生活需求。全街共有108根木柱子,正街面门窗套接、窗柜一体,墙面则是穿斗结构,由石板、木板、竹篾等做成的隔墙。走进古街的房屋,内部从前到后依次是店铺、厅堂、居室、厨房等,厅堂和居室一般围绕一小天井布局,房屋后面是颇具特色的吊脚楼。

古街上的老人告诉我们,全街分三段,上街称龙头街,中街称中和街,下街称兴隆街。以前,上街、中街、下街进出场各设有一个栅子,门框用石头砌成。五更天开栅门,二更天关栅门。街道东西两端建有木结构的板板桥和鸡市桥,赶场人可在两桥上行走、乘凉、饮茶。古街所在地距三驱镇、安岳县李家镇、原荣昌县吴家镇均约20公里,且20公里内无其它繁华场镇,因此古街曾极其繁华,河岸两边商贾云集。老人们说,一到赶场天,周边三县的客商和本地居民齐聚于此,这条街就变得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小时候如果把脚抬起来,人流就会把你直接从上街带到下街。

同行的铁山镇宣传委员卿勇介绍说,古街文化遗产呈现出类型多样、分布集中、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特点。现存古建筑有:惠明宫遗址、川祖宫遗址、寿福宫、南华宫、武圣宫遗址、地主宫、二府宫遗址、廉溪宫遗址、万寿宫遗址、天主教堂、圣善堂、卫生院、三圣会(三益茶铺)、酒庄及大面积明清穿斗式民居等。这些都有力的体现了重庆这一移民城市的历史传统,天主教堂、圣善堂的存在说明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三圣会则反映了地方帮派文化。

这条大步廊檐古街其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宗族文化、商旅文化、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古街于2002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在“海选重庆最美街道”中活动中,又被海选评为最美小巷入围奖;2018年成为中国传统村落发展市级示范点。

文化活动渊远流传

老街由二条河包围,年年水淹,人们饱经了水患的苦难,房屋被淹没,人畜被大水吞走,当地老百姓经历着“三年二不收”的苦难遭遇。

民间传说,佛西下凡看见老百姓遇难,他阻止五瘟童子,对方不听,佛西便吐出九龙烈火,把五瘟童子烧伤,他又撤了一根玉柱抛在空中,变成玉柱龙,为百姓驱瘟。后来铁山人们为了驱瘟迎神,每年正月用竹子扎成龙来庆祝,以表达对龙的崇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因此便产生了有名的铁山舞龙。

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斑竹、慈竹、牛皮纸、五色金等扎制而成。它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龙长25米、直径0.4米,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它以庄重、热烈、气势磅礴而闻名。舞龙者由10人组成。1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穿民族服装、草鞋或运动鞋打带。龙头、龙尾由街道里年长或有威望的居民撑持,前后、左右则有几个身体健壮的青年护龙。在出龙的整个过程中,都有鼓乐相伴,灯龙所到之处鞭炮不断,烟花弥漫,围观者水泄不通,龙灯也叫“龙舞”。龙灯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二出灯,十五结束,烧龙用二种花(干花和水花)烧,先干花烧,后水花烧,在动作中穿插烧,但烧龙时龙头必须朝河下方,烧成骨架,再到河边下水处,把龙送回大海,确保来年风调雨顺。

如果说“舞龙”是老百姓对风调雨顺的祈求,那“车幺妹”则反映出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现象。

铁山地处窟窿河上游,水陆交通发达,文化生活受外来影响很大。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以前,人们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轿子,劳动人民把这种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加以艺术化,因此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舞蹈,几经反复周折,就形成了舞蹈“车幺妹”。这种舞蹈是节日期间在街头、院坝里表演,表演时用民间鼓队在前开道,用竹子扎成花轿,以车轿行进的形式往前走,往后退,车中的幺妹站立轿中,旁边的小脸装丑逗乐,所以叫“车幺妹”。车幺妹一般由19人来表演,它是由鼓队、媒婆、小脸、幺妹、大班、配唱组成。表演幺妹站立车内,随着配唱与大班的唱与帮而起步摇摆,面露娇羞忸怩状,小脸和媒婆同步在前,用滑稽取巧的艺术动作逗幺妹,大班抬轿按曲调节拍往前走,往后退,并帮腔伴唱。配唱男的先唱,男女在轿的两边唱,一人一句唱,每段四句,每唱完一段后,在锣鼓声中走“转元宝”“挽蚂蚁”等传统套路变换队形,其表演技巧概括为“么妹要稳,花脸要逗”八字。这种舞蹈由于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非常贴近,因此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村落保护注重活态传承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单元,承载着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被誉为“传统文化的明珠”。

铁山镇副镇长王月红告诉记者,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既包括对各种乡土建筑,亭、台、桥梁等历史小品,河流水系,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的,又包括对各类传统文化观念(包括宗教信仰、伦理道德、风水思想等)、民风习俗、传统节日、宗族礼制、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目前,继光村以大步廊檐古街为代表的传统村落由于历史性老化导致了破败,古街上的许多房屋已成为危房,零落的瓦片、变形褪色的门板梁柱重重的敲击着人们的心。

成为传统村落后,铁山镇首先为其保护与发展制定了详细、科学的规划,坚持分类分级开展保护发展工作,有针对性提出抢救性维修、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等保护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正最大限度地保护古街历史文化遗产、街巷、格局等基本要素。

王月红说,在传统村落保护中他们十分注重活态传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该镇在古街的硬件设施配套改善、环境整治、河道治理、入口广场修建等方面已先后投入了550万元,今年还将结合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继续加大对古街的保护力度。

据了解,在村落整体风貌、传统建筑得到合理保护的同时,该镇还将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具体来说,将注重烧龙、车幺妹、传统的婚礼、丧礼、庆礼、禁忌等民俗民风的保护;注重打莲箫、耍龙灯、狮子灯、车车灯等传统表演的保护;注重打铁、捕鱼、弹棉纺线、麻编、竹编、草编、酿酒制醋等统手工技艺的保护;注重丰富饮食文化和地方土特产的保护;注重与古街有关的轶闻趣事、民间传说的收集、整理等。

继光村传统村落的活态传承既能使历史沉淀而成的文化资源在城镇规模不断发展中得以继承和保护,又能通过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对生活在这环境中的居民和外地游人产生强大吸引力,恢复传统村落勃勃生机。该镇党委书记王绪君坦言,将依据继光村发展条件,结合未来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特征,力争将该村打造成为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结合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宜居宜游古村落。本报记者刘星王尚英

审核:罗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