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真体检、假报告 !体检巨头曝“行业丑闻”:血液不检查直接出结果!还有更可怕的…
12-04 11:26:28 来源:上游新闻

奶粉掺假,食品掺假,疫苗造假,现在居然连体检也有假的!

近日,某知名体检公司老总在一企业家论坛上表示,有一些体检机构在抽了血标本后,根本就不检测,而是将标本扔了直接出结果。

虽然这位企业家没有给出明确的证据,但很多人还是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样的结论,切合了当前人们对于体检结果的某些疑虑。近些年来,在人们刚刚接受了某些天价体检并得到身体平安无事之信息不久,却突然在医疗机构发现了不治之症之类的事件,而且并非个例。而此前如新华社等媒体调查也发现,体检行业乱象纷呈。

应该承认,抛弃标本而编造检验结果,对某些体检机构是有动力的,因为检测是有成本的。当前涉及肿瘤检测的成本还比较高,少做一个就是一笔纯收入;还有些检测需要凑齐一定数量“集体检测”,如果标本量不够,实施检测就可能“入不敷出”。这也就是说,抛弃标本而编个体检结果确实有看得见的“好处”。

还记得,半年前美年大健康一名前员工爆料,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有限公司多名无证人员冒用医师名字在体检报告上签字,甚至“患重疾走了”的医师名字亦被冒用。

这一指控被美年大健康矢口否认,称文章歪曲事实,恶意中伤,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不过否认却被卫生部门和深交所接连“打脸”。

广州市天河区卫计局初步调查显示,美年富海门诊部在未取得行政许可前已违规开展相关诊疗服务行为。

而美年大健康在回复深交所的公告中也提到了多次违规的情况:自2015年起,美年大健康在3年时间先后被行政处罚15次,处罚的原因涉及从事医学诊疗活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擅自开展放射诊疗活动、未经批准变更放射诊疗许可项目从事X射线CT影像诊断活动等多个方面。

美年大健康的问题虽然只是个案,但背后反映出体检行业的乱象,再加之如今的“内部曝光”,让人更为担忧。

“千亿”蛋糕有量无质

现如今,“每年一次体检”已成为职场标配,不少人都希望借此来发现“重疾前兆”,因此,体检行业也飞速发展,诞生了美年大健康等上市公司。

体检到底有多赚钱?一组数据分享给大家。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预测, 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将达5.75亿。也就是说,这将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大蛋糕。

拿美年大健康举例,自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2016年、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82亿元、62.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65%、102.25%。在2018年上半年,美年大健康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57%。

但体检行业在发展规模的同时,质量却没有跟上。爱康集团董事长的一席话便是最好的注脚。

血液样本被扔掉,却能编出检测结果,只因为癌症比例为千分之三。千分之三看似概率不大,但正如网友@啊瞳瞳 担忧,中国人口基数大,十三亿的千分之三,这样操作不知道会耽误多少人的最佳治疗期?

随着民间资本的进入,体检中心的门槛降低,“利益集团”的介入。比如,央视的315晚会曾曝光,一家近视产品销售公司获取了体检的资格,从而搜集了134280条学生信息,用以向家长贩卖近视矫正产品——角膜塑形镜。

另外,体检中心虽然看上去服务环境很好,但是医疗条件到底如何,普通人并不一定能了解,这也是其中不乏庸医或“冒牌医生”存在的温床。

@消化科倔老头 说:“很多体检中心环境真的很好,可是体检的医生也许是滥竽充数的。体检能赚钱,风险小。今天门诊有个病人,两个月前在一家体检中心检查一切正常,现在CT上胰腺体部有个五公分的肿瘤,把大血管都包绕了。估计两个月前体检的B超医生是冒牌的吧?”

@李旸 也批评体检中心的诊疗模式:“任何一线医生提供医疗服务,必须要见到病人,发生下图①和②的交互流程才对!而某些体检中心,就有意无意地改变了流程,让病人全部或者部分地直接和仪器交流,最终把仪器分析出来的结果直接给病人。从‘我去看医生’,变成了‘我去看机器’。”

现阶段,体检行业的弊病还有很多,大体如@北京青年报 所提到有三大方面:

其一,检查项目过多过滥,导致过度体检问题,既让消费者多花了冤枉钱,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其二,体检效果欠佳,不但潜在的疾病检查不出来,甚至连患者已经明确的疾病也检查不出来,导致患者延误了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其三,部分体检机构医护人员缺乏资质,甚至存在以护士冒充医生上岗、过度依赖机器的问题。

给体检中心戴上“紧箍咒”

既然体检行业出了这么多问题,不少人就抱有这一心态——还是老老实实去医院体检,虽然人多环境差,最起码放心吧!

根据《中国体检行业互联网化专题研究报告2015》显示,公立医院市场份额占比达到72.3%,而民营体检机构占比仅为19.6%。在国内体检市场,公立医院占据了绝对主体。绝大多数居民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民营机构。

一方面,公立医院人满为患,难以满足百姓个性化的体检需求;另一方面,民营体检中心却负面问题缠身,难以取得人们的信任。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事实上,国家并非没有体检行业的规范。

根据国家卫健委《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健康体检中心的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监督机构每年现场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其立即整改,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规定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视情节依法依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就美年大事件来看,此前媒体已多次曝光,职能部门均未给予足够的处罚。于是@光明网 再三呼吁:“健康体检关系重大,监管必须严之又严!”

另外,@北京青年报 也指出,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体检目录仅为参考,对体检机构缺乏刚性约束力。各地卫生主管部门目前对体检机构的监管,主要是每年核查基本资质,但对日常业务缺乏有效规范和约束。

因此,要想规范行业发展,还需要明确政策规范、填补制度漏洞,比如提高体检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建立统一的体检医疗服务规范,尽快形成健康管理链式服务。@法制网 还表示,现行《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出台于2009年,其中有关体检机构准入门槛等规定已落后于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完善立法,加大违法成本和监管力度,也是当务之急。

面对巨大的蛋糕,仅凭体检内部人士的“深喉爆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老百姓放心体检,制度层面的“紧箍咒”,应牢牢戴在体检中心的头上。

综合自新晚报、上观新闻、北京青年报、光明网、法制网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