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将便利进行到底 便利店也能“多点开花”
11-23 08:03:49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宋鑫杰给顾客送货上门 记者 韦玥 摄

近两年,互联网巨头纷纷下沉线下,争抢社区便利店的蛋糕。在巨头们利用先天优势瓜分社区便利店的同时,上百万家夫妻老店该如何应对?是等待巨头“收编”,还是“抱团”取暖,抑或是苦苦坚持独守一杯羹?

在探访了互联网巨头的布局之后,记者来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社区便利店,看看他们的“活法”。

困惑

竞争激烈 一条街10余家便利店

“自热小火锅有现货哦,喜欢吃的朋友们,旅游必备哟。”“这个蒸蛋器不仅看起可以,价格也划算。”“我们店可以正常接件了,欢迎大家来寄快递”……这是湖北人何叔的朋友圈,上面每一条都是和生活相关的信息,不过却没有一条是和自己生活相关的信息。

四年前,何叔在石油路附近开了一家便利店,租的小区门面,平时就是他和老婆两个人一起经营。之前,他们两口子在区县开了两年便利店,后来才来到主城,“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他感叹,这个店面积不到60平米,即使不算两口子的人力成本,仅仅是房租水电等基本费用,每个月的开支就在1万元,“以前我们两口子在外面打工,两个人差不多六七千元,现在起早贪黑两个人赚的也差不多。”

从茶亭北路至金银湾社区沿线,有几个大型住宅小区。这条街上,十几家便利店开在居民楼下,近的相隔200米,远的不超过600米,其中不乏苏宁小店这种有电商巨头背景的便利店,竞争相当激烈。

相互杀价 贵5角流失一个客人

“每天早上7点开店,凌晨1点才关门。”离何叔的便利店不足300米,今年又新开了一家便利店,老板吴军平时一个人常驻在店,为了节约成本,他没有请帮手。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晚上有个小伙子来我店里买奶茶,我卖4元,小伙子就不买了,因为其他店只卖3块5。”吴军说,就因为这5毛钱的差额,小伙子去了隔壁家的便利店。他说,大家的选择太多了,而这种社区店的经营几乎都是做熟客生意。

在吴军的店里,零食有近200种,还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卖得最好的是方便面。”虽然是刚进入便利店行业,不过吴军经常总结经验。比起相邻的便利店,他的便利店离这个区域的老社区更近,有很多租房者,在他看来“消费水平并不高”,所以价格几乎起着决定作用。他坦言,这个区域的便利店太多,就算没有互联网巨头的介入,即使是“夫妻档”,也存在相互“杀价”的情况,看似不起眼的“角角钱”反而成了获客的关键,“大家的进货渠道不同,成本都不一样,卖的价格能一样吗?”

拼忠诚度 客群维护是一大难题

在蔡家一个刚兴起3年的小商圈,宋鑫杰和朋友们在一年多前开了一家便利店。“最开始是觉得这一片新修的住宅区很多,未来常住人口肯定多,而且附近建设中的工地有很多工人,工人们也有买快销产品的需求,于是我们就把店开起来了。”宋鑫杰和朋友们都是社区便利店“小白”,他们没开过便利店,只是做过市场调查,了解过便利店进货、销售等流程。这次开店,他们更多的是凭借对该地区未来发展的信心。但在开业之后,他们却发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就连开了好几年的老店也“逃”不过。

“对社区便利店来说,顾客大多无忠诚度,买东西是哪家方便就去哪家,哪家促销、价格便宜就能轻松把顾客吸引去,客群维护是个难题。”宋鑫杰告诉记者,如今的社区便利店更多是年轻顾客,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快,对便利店装修设计等都有自己的审美,以前那种依靠“拉家常”就可留下顾客的做法,早已行不通了。

在开店这一年多里,他和朋友们尝试过多种客群维护的方式,有像老一辈夫妻店的“拉家常”,也有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博得年轻顾客欢心,最终得出结论:社交网络最适用。“微信群、公众号等社交媒体的确可维系年轻顾客,可这些需要专业的人负责,不然粉丝活跃度太低,效果不好,如果就守店的一个人负责,根本忙不过来。”

此外,人力成本增加、利润走低也是社区便利店面临的困境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曾在采访中说过,由于房租、人工等成本不断增加,传统小店数量在减少,“过去一年全国小店减少5%,存活下来的30%生意下滑,3%的被调查店主打算关张”。

突围

提升服务 送货上门成常态

虽然面对诸多困境,社区便利店们也在寻求突围。

“我不愿意被‘收编’,自己做至少自己能做主。”何叔透露,曾经也有机会成为互联网大佬门下的“小店”,只是自己不愿意。同何叔有一样想法的,并不是一个两个,他们坚持单兵作战,享受自由,即使利润一天天变薄,红利被不断削弱。在他们看来,用自己的方式去改造自己的小店,比被“收编”更容易接受。

“坚持呗,走一步算一步,如果实在做不动了就关门。”拼一天是一天,大不了认输,是这些单打独斗的店主最后的倔强。这种“倔强”,并非只是嘴上功夫,可以说是掏空了他们的心思。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现在的社区便利店几乎全部支持送货上门,“这已经不是什么优势,这就是常态。”为了送货方便,何叔还买了一辆电动车,25元是他定的“起送价”,在他看来,社区便利店的核心是服务,是让居民方便,“现在的人几乎不愿意下楼,在微信上下单的,和到店购物的各一半。”

离何叔的店七八百米远的另一家夫妻经营的便利店,则直接入驻美团。不少便利店主认为,社区便利店的核心应该还是服务,首先要让别人认可你,才有可能继续光顾你的店。

多种经营 便利店成“杂货铺”

虽然只是社区便利店,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吴军指着几百米开外的一家便利店说,“人家卖的食用油都几十种,简直像逛超市。”

事实上,这些社区便利店所卖的单品少的1000多种,多的超过2000种,除了米面油等基本的种类,锅碗瓢盆、五金器件啥都有。这个区域,有楼盘是精装修,为了让客户感到“方便”,甚至有便利店还特别去了解了楼盘所用灯具的型号,哪家灯泡坏了,下个楼就能买到匹配的灯泡。知道附近带小孩的特别多,儿童摇摇车、抓娃娃机成了“标配”。

此外,不少便利店也承接着更多的服务,有些是快递收取货店,有些是干洗店代拿代取网点,有些还可以买彩票,大家都想方设法增加经营项目,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

“快消品并不是便利店利润的关键,水果、干洗、家政等产品才能帮助便利店提升利润。”在重庆本土社区连锁便利店品牌“小二帮邦”负责人陈行看来,多种经营是社区便利店有效的突围方式,这些附加产品及服务不仅给顾客提供了便利,也能招揽客源,增加便利店盈利点。

他说,干洗不占场地空间,只用固定时间上门收取一次,家政服务只用帮忙对接家政公司,有分成,这些都是几乎不用花成本赚的纯利。“便利店要将便利发挥到极致,顾客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对于这些便利店来说,需要多“倾听”客户的声音。人家要买什么,自家店没有,赶紧做个记录;别人有个什么需要,自家店能增加的,第二天就上线……

嫁接新零售 便利店“多点开花”

线上的电商巨头依靠流量、平台下沉,线下的社区便利店们也不甘示弱,纷纷“上网”。

宋鑫杰和朋友们在摸清主要客群之后,开通了公众号,做了小程序、网上商城,打通线上线下双向渠道。他告诉记者,社区便利店要想从巨头口中分一杯羹,得舍得投入,主动升级。

以他的小店为例,打通线上销售渠道,花了约两万元,这种方式不仅收获了年轻顾客的喜爱,让年轻顾客们可以线上下单,享受送货上门。更重要的是使得智能收银成为现实,通过线上支付的订单,后台能看到可视化的数据,利于便利店铺货,以及记账,提高了效率。

供应链方面,宋鑫杰的小店接入了阿里零售通,从那上面拿货。“货物全,能比价,有活动,最重要的是有数据分析。”在他看来,社区小店销售一般,就算自己进货也很难拿到最低优惠。不如主动嫁接到电商巨头的新零售板块,以便得到他们在大数据上的帮助。

和宋鑫杰一样,陈行和“小二帮邦”在重庆的6家社区便利店也主动嫁接了新零售。他向记者介绍到,首先是供应链从电商巨头的B2B平台采购,其次是开发并接入智能收银系统、会员系统等,方便便利店智能化管理,用数据反哺销售。最后是打开线上线下双渠道,再用互联网维系客群关系。“开发了小程序,用户可以在网上下单、预定,可选择自取或送货上门,推行会员制,应季打折或者捆绑销售,往往卖得更好。采用互联网营销,每个分店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群里不发硬广告,反而是提醒天气变化,或交警来贴罚单了等实用信息,例如降温了顺带提一句新到的奶茶,或者霜降时推一下柿子、白柚,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嫁接新零售,“小二帮邦”已经深入社区居民心中,其所在社区,80%的住户都是会员,每一家店都各有特色。例如渝北协信的一个小区,婴幼儿多,“小二帮邦”就主打母婴产品;在凡尔赛小区,虽然入住率不高,但年轻人多,“小二帮邦”就主要卖水果和各种零食。

观点

社区分销后 社区团购或成新风口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采访时还谈到,通过资本的运作,社区分销的模式已成为新零售的又一风口,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放大便利店前置仓的作用,也成为标配。

他称,在这当中社区团购或许能成为一种突破。曹磊认为,便利店的天然优势在于社区人流较稳定,常住容易产生粘性,家庭消费频次高、复购率高。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规模社区日益增多,居住人群基本收入相当,更易实现精准营销。

(应采访者要求,部分店主为化名)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谈书 韦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