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结合生态扶贫 打造“巴山原乡”
02-02 07:46:3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3_副本.png

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

2017年,城口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1天,生态环境质量指数69.9,森林覆盖率达到67.5%,3项数据全部位居全市第一。

未来,城口在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近日,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保护好自然资源,挖掘好人文资源,结合生态扶贫,打造“巴山原乡”。

在保护自然资源中“穿针引线”

什么是“巴山原乡”?

阚吉林认为,秦巴山片区是聚集高山、峡谷、水系、森林、田园、乡村等元素的“处女地”,一草一木皆为原始状态。这样的自然资源尤其富集于城口县城东部——黄安坝-亢谷片区。以亢谷为例,夏季平均气温21℃左右,森林覆盖率达90%。

阚吉林说,近年来,城口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决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阚吉林说,一草一木都来之不易,将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中“穿针引线”,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让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巴山原乡”。

从空间结构来看,黄安坝-亢谷景区结构为一廊三片区,即青龙峡生态休闲廊、黄安坝高山运动片区、德安村绿色养疗片区和兴田村山水田园片区。预计到2025年,景区整体成型,将服务川渝陕鄂重点城市,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等业态于一体的高山康养型乡村旅游度假区。

以优美自然风光串联人文资源

“巴山原乡”不仅仅是自然之美。阚吉林说,打造好这一品牌,更重要的是挖掘人文之美。利用当地特有的人文资源,寻求差异化发展。

青龙峡生态休闲廊是“一廊三片区”的主要通道,其紧邻的河鱼乡平溪村就是寻找童年记忆和乡愁的好地方。目前,平溪村针对游客推出了推磨、抓山地鸡、掰包谷、捉泥鳅等农事活动,可直观感受传统农耕趣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小的村落还建成了800多平米的农耕博物馆,馆内陈列布展引入了原生态理念,以《回味农耕、追忆乡愁》为主题,从远古时代钻木取火到河渔人的现代生活,结合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再现和还原了大巴山地区原生态的农耕文化。

阚吉林说,像这样散落在城口的人文资源,目前正逐步挖掘中,将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将这些“点”串联起来。

“大巴山森林人家”间接带动2万贫困人口就业

良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如何同老百姓脱贫致富结合起来?阚吉林说,随着打造“巴山原乡”这一主线,城口生态扶贫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产业方面,“一户一业、一村一特、一乡一品”的脱贫攻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积极进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达到10个,有效“三品一标”认证保持在59个左右,农产品商品化率达到45%。

此外,乡村旅游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特色效益农业、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以“大巴山森林人家”为品牌的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大巴山森林人家”已发展1491户,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5%左右。

“我们坚持以‘大巴山森林人家’为载体推进农旅深度融合。”阚吉林说,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间接带动2万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目前,城口正探索实施“以地入股、以房联营”民宿扶贫模式,带动农村集体和农民以“巴渝民宿”为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推动农旅结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经验做法,破解了精准扶贫难题,拓宽了产业脱贫新路径。

同时,推动农业新业态与旅游新经济加快融合。阚吉林介绍,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转变,有力促进农业新业态与旅游新经济融合发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