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贩回乡当果农 千亩荒山变果园
05-15 05:58:44 来源:都市传媒

downLoad-20180515055610_副本.jpg

downLoad-20180515055624_副本.jpg

△任正芳正在介绍她的千亩青脆李基地。

从彭水县城出发往东,每个岔路口都有一个路牌指示——“岩东乡青脆李基地”。

岩东乡河坝村,村民王天禄结束了在青脆李基地里的工作,顺着步道从山脚走到山腰。来到公路边,他回头望了望,深有感触,“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现在已经是一片果园了。以前没人愿意来岩东乡,现在不仅有外地游客,平时还能看到许多外地果贩来采购。”

“老果贩”回乡当果农

彭水县岩东乡的乡间公路上,过往的车辆很多,其中有不少是挂着外地牌照的私家车。“有些是来预订李子的外地果贩,远的有从深圳过来的。现在基地里的青脆李刚开始挂果,一些果贩就来提前‘侦查’,下订单了。”44岁的任正芳是岩东乡苗芳青脆李基地的负责人,前不久从外地来了5个果贩,从她那里订购了200多吨青脆李,这是基地今年的总产量。

5月8日中午时分,烈日当空,任正芳和农户们从青脆李基地里走出来,满头大汗。站在半山腰的公路边,眼前的几百亩青脆李果园尽收眼底。步道在山间蜿蜒,一人来高的李子树漫山遍野。

“种植青脆李,确实很辛苦,别人都说我这几年老了很多……”任正芳20岁不到就外出,当起了果贩,“在菜园坝水果市场做了20多年水果生意,几年前,我发现青脆李的市场销路很好。”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任正芳也想着回彭水老家创业。当时,她和丈夫带着多年的积蓄,来到彭水县太原乡,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栽种起了青脆李。“最初那几年,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缺技术,她就向水果基地技术人员讨教……”慢慢地,任正芳的青脆李基地在当地出名了。

2013年,岩东乡有人找到她,想让她到岩东乡也搞一个青脆李基地,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一听到岩东乡这个名字,我心里就打起了鼓……以前,我母亲曾经说过,‘走路也不要经过岩东,水都没一口喝’。”任正芳是土生土长的彭水人,以前岩东乡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母亲步行经过岩东乡时,道路难行,当地村民连一口水都不愿意给她喝。

千亩荒地如今成果园

2013年,任正芳和几位朋友成立了苗芳农业开发公司,在岩东乡流转土地栽植青脆李,“我给农户提供苗子和技术,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如今,在岩东乡河坝村的苗芳青脆李基地,青脆李种植面积达1100亩,曾经的荒地成了成片的果园。到了青脆李的收获季节,还能吸引游客来旅游。

67岁的王天禄是河坝村8组村民,2012年以前,一家人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开支。随着年龄增大,外出务工受到限制,子女负担也比较大,土地种植收入仅仅能满足日常生活。村里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年人在家,许多耕地被荒废,满山都是撂荒地。

2013年,王天禄在苗芳农业公司的青脆李基地找到了工作,因为勤劳肯干、责任心较强,他被聘请为基地管理人员,月平均收入1500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年均收入20000元左右,基本保障了老两口的生活开支,不用给子女增加负担。

带动农户增收百万元

近年来,岩东乡依托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地整治等政策,争取资金近2000万元,建成青脆李产业园6000亩、香椿芽试验园1000亩,发展核桃4000亩、楠竹2000亩,集中打造了以特色青脆李为主导,核桃、楠竹、香椿芽为辅助的经果林产业园。

岩东乡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当地青脆李产值约600余万元,今年预计产值约1800余万元。青脆李产业涉及三个农业企业的林下种植,果树管理用工基本由当地农户组成,尤其以当地贫困户为主,常年用工量1万余人次,其中带动两个村的贫困户162户、600余人脱贫致富,能带动当地农户增收10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当年增收70余万元,很好地发挥了产业扶贫的优势作用。

去年,岩东乡完成了核桃和楠竹的规划种植,预计2020年全面投产。同时,依托经果林产业基地的季节性赏花、摘果吸引游客,并配套农家乐、休闲娱乐设施、旅游服务等,开发乡村旅游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年均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可达80余万元。

去年,岩东乡青脆李在全国李系鉴评会上获得“银奖”,任正芳所在的苗芳农业被确定为重庆市级龙头企业。

都市传媒记者 谭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