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一起读经典:《论语》学而第一
05-24 08:34:54 来源:大渡口发布微信公众号

大渡口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文化恒久远,经典永流传。

自5月21日起,大渡口发布推出一档全新的有声栏目——《一起读经典》,与您一起感受传统国学的文化魅力。

我们在每周一三五的清晨7点于大渡口发布官方微博、义渡热爱客户端上同步首发,大渡口发布微信公众号、大渡口手机台则在当天稍晚推送,每周二四六则以微博重播复习,每期节目内容包括:经典原文,参考译文,诵读音频时长约三分钟。

《论语》

学而第一02

【学而篇导读】

朱子曰: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

《论语注疏》曰:此篇论君子、孝弟、仁人、忠信、道国之法、主友之规,闻政在乎行德,由礼贵于用和,无求安饱以好学,能自切磋而乐道,皆人行之大者,故为诸篇之先。既以“学”为章首,遂以名篇,言人必须学也。

钱穆先生曰: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务本之义,乃学者之先务,故《论语》编者列之全书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实有深义。学者循此为学,时时反验之于己心,可以自考其学之虚实浅深,而其进不能自已矣。

雪公曰: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来即须求学。学,觉也。学喻开蒙,学然后知不足。故二十篇以“学而”为首。

康有为曰:周时用竹简,凡简若干以韦束之为一篇。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后生晚辈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能敬事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博爱众人,并且亲近有仁德者。如此修行实践,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经典。”

【释词】

弟子:指后生晚辈。弟子,相对兄父而言,指的是人幼少为弟为子之时。

弟:悌,顺道,能够侍奉诸兄师长。前人云:教弟子先以孝悌。

谨而信:谨,谨慎,行之有常也(从行事上来说)。信,诚信,言之有实也(从言语上来说)。

泛爱众:泛,博、广泛、普遍之意。泛爱大众,而对于其中之仁者尤其要亲近而学习。“君子尊贤而容众。”

亲仁:亲近有仁德之人。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为根基,然后用其余力来学文。文,指经典或者文章,乃至括而言之一切学术思想、典章制度。余力,闲暇余力。以,用。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人以德为本,学为末。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郑汝谐曰:学,有本有文……文,固不可不学,其本则固有在矣。孝弟、谨信、博爱、亲仁,所以为贤,为君子者,皆自此出。必学乎此,以其余闲之力而学文,是之谓务本。

李炳南曰:所求之学有其先后。孔子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首为德育,先正其心也。后为文学,游于艺也。……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弟子求学,当先以此五事为本。行此五事,非无余力学文,是言学文先求其本,无本之文不可取。

朱子曰: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论语正义》曰:君子尊贤而容众,故于众人,使弟子泛爱之,所以养治其血气,而导以善厚之教。又使之亲近仁者,令有所观感也。

钱穆先生曰:本章言弟子为学,当重德行。若一意于书籍文字,则有文灭其质之弊。但专重德行,不学于文求多闻博识,则心胸不开,志趣不高,仅一乡里自好之士,无以达深大之境。

徐英曰:圣人教人,以孝弟仁爱为本,而以文为末,故以余力为之。今人逐末舍本,人欲横而天理亡矣。

康有为曰:盖以孝弟发其行仁之始,以泛爱众极其行仁之终,以谨信肃其行仁之规,以亲仁熏其为仁之智,而后学文以广其智益。

《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论语正义:是孝弟本人所自具,因弟子天性未漓而教导之。)

《松阳讲义》:大抵人之气禀虽有不同,然亦差不多;只是从小便习坏了。气禀不好的,固愈习愈坏,即气禀好的,亦同归于坏。童蒙之时,根脚既不曾正得,到得长大时,便如性成一般,即能回头改悔,发愤自新,也费尽气力;况改悔发愤者甚少,此人才所以日衰,皆由蒙养之道失也。后世为父兄者,有弟子而不教,固无论矣;即有能教者,又都从利禄起见,束发受书,即便以利禄诱之,不期其为大圣大贤,而但愿其享高官厚禄;这个念头横于胸中,念头既差,工夫必不能精实,只求掩饰于外,可以悦人而已。教学如此,人才安得而不坏哉。为人父兄者,胡不一思,而甘使子弟为俗人也。 

编者按:此章讲教育子弟之本末,尤为重要。现在之儿童教育聚讼纷纷,不如深思此章,必有所悟。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参考译文】

子夏说:“能改易好色之心用以尊重贤德的人;侍奉父母,能够尽心尽力;服务君上,能够尽职尽责;与朋友相交,能够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我也一定说他是学过。”

【释词】

子夏: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晚年弟子。

贤贤易色:对于妻子,看重的应该是德而不是容色。贤,以…为贤,尊敬。贤,贤德。易色,轻略于色,不看重容色。“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夫妇为人伦之始,有夫妇才有父子、君臣、兄弟、朋友,故此文叙于事父母、事君之前。陈祖范曰:在妇,为嫁德不嫁容;在夫,为好德非好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指普通人尽心尽力孝养父母。《孟子》曰:我竭力耕田,供为子职而已矣。《曾子大孝》云:小孝用力,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孝经》云: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君: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致其身:先公后私,尽职尽责。前人云:君子不以私害公,不以家事辞王事,事君不得私爱其身,事君能致其身为忠。《论语》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先贤精义】

游氏曰: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是四者,则于人伦厚矣。学之为道,何以加此。子夏以文学名,而其言如此,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可知矣。故《学而》一篇,大抵皆在于务本。

钱穆曰:四句分言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伦。

李炳南曰:此章说伦常之义。伦者五伦,常者不变也。此为人伦之学,时代有变迁,此学不能变。贤贤,上贤字作贵重讲,下贤字作贤德讲。易色,易作轻字讲,色是美色。此明夫妇之伦。夫妇重德不重色,以正人伦之始。事父母能竭其力,此理之当然。君者国之领袖,国为大团体,既曰事君,则必先公后私,故曰能致其身。公教人员,食于民,当以民事为先。交友必须信实,办事、言语,皆无欺,可谓有信。五伦为学之本,行在五伦,即是学矣。

康有为曰:人道始于夫妇,夫妇牉(pàn)合之久,所贵在德。以贤为贤,言择配之始,当以好德易其好色。盖色衰则爱弛,而夫妇道苦,惟好德乃可久合。

郑汝谐曰:味此数语,乃诚慤笃实者之为也。凡天资之美者,学以进之;其不美者,学以化之。

钱穆曰:上章孔子言学,先德行,次及文,故《论语》编者次以子夏此章。或谓此章语气轻重太过,其弊将至于废学。然孔门论学,本以成德为重,后人分德行与学问而二之,则失此二章之义矣。

陈澧曰:为人孝弟,贤贤易色,事君致身,朋友有信,五伦之事备矣。时习学文,格物致知也。忠信不巧言令色,诚意正心也。三者,修身也。孝弟,齐家也。道国,治国也。犯上者鲜,作乱者未之有,天下平也。

【附录】

“贤贤易色”另两解附录于此。

孔安国曰:易色,言以好色之心好贤则善也。

皇侃《论语义疏》曰:凡人之情,莫不好色而不好贤,今若有人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于贤,则此人便是贤于贤者,故云“贤贤易色”也。

邢昺《论语注疏》曰:此章论生知美行之事。“贤贤易色”者,上“贤”,谓好尚之也。下“贤”,谓有德之人。易,改也。色,女人也;女有姿色,男子悦之,故经传之文通谓女人为色。人多好色不好贤者,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贤,则善矣,故曰“贤贤易色”也。

朱子曰: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

皇侃《论语义疏》又曰:上“贤”字,犹“尊重”也;下“贤”字,谓贤人也。言若欲尊重此贤人,则当改易其平常之色,更起庄敬之容也。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厚重就没有威严,所学就不坚固。为人行事当以忠信为本,不要与志趣不像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就不要怕改正。

【释词】

不重则不威:重,厚重,敦厚。威,威严。人不厚重,则失威严,不为人敬。

学则不固:固,坚固。人不厚重,则所学就不能巩固不失。固,亦作“固塞”解。

主忠信:行事以忠信为主。

无友不如己者:无,通“毋”,禁止之辞。如即是“如”、“若”之意。不如,不似、不像。紧承上文“主忠信”,为人行事当以忠信为本,不忠信之人不与之为友。

《论语后案》: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过则勿惮改:过,过错。勿,不。惮,畏难。《论语注疏》:人谁无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故苟有过,无得难於改也。

【先贤精义】

《论语集解》曰:一曰: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

《论语义疏》曰:君子既须威重,又忠信为心,百行之主也。

《周易》曰:忠信,所以进德也。

朱子曰: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自治不勇,则恶日长,故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

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向)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又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李炳南曰:亲近忠信之人,以忠信之人为师。学须有师,又须交友。无友不如己者,如字古注有异解,一作“似”字讲。兹从之。不如己,指在修养道德方面不似我,例如我讲求忠信,彼则讲求诈术,彼我志不同,道不合,不能结交为友。无友之无,旧文作毋,义为勿。无友不如己者,即是勿交与我道不同之人为友。

康有为曰:一切虚伪,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必不能久,故不诚无物。

郑汝谐曰:主忠信,尊德性也。择友以辅之,改过以成之,内外交相养之道。

《松阳讲义》曰:不重而无威严固害事,不重而学不固尤害事。盖学必深沉而后能固,不重则浮。学必镇静而后能固,不重则躁。读书穷理之功必随得而随失,省察克治之念必乍密而乍疏,在初学之士必难成就,即积学之士亦且多走作。

徐英曰:轻浮之人,学亦未能深固其根本也。故君子行必威重,学始深固。

钱大昕曰:过者,圣贤所不能无也。自以为无过,而过乃大矣。自以为有过,而过自寡矣。……颜氏之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故能不贰过而入圣域。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圣贤之学,教人改过迁善而已矣。后之君子,高语性天,而耻言改过。有过且不自知,与圣贤克己之功远矣。

胡居仁曰:改过最难,须实做操存省察功夫,使吾身心紧密,放辟之心不生,则大本坚固,过失虽觉而不行也。若欲防患于预,须以敬为主,不使须臾慢忽。

程子曰: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

云门隐者按:君子不重(病)则不威(病症),学则不固(病症)。主忠信(治),无友不如己者(方)。过则勿惮改(方)。”

原标题:一起读经典 |《论语》学而第一 002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