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烽燧,长城上的“螺丝钉”
04-11 10:56:28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

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烽火戏了诸侯,换来褒姒嫣然一笑,倾了周幽王之心,也倾了西周之国。

烽火,不能轻视。

那么与烽火一字之差的烽燧,是怎样的存在?千百年来,它的重要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jpg

敌人倏尔来犯,一时间烽燧传信,狼烟四起。在战争中,烽燧起到示警的作用,并用不同的烽火形式,将来犯敌情传递给后方,从而保证了大军迅速有效地予以反击。

什么是“烽燧”

2.jpg

图为燃烧苣火所用的中苣,用苇草捆制而成

“烽火戏诸侯”的烽火是后世烽燧的前身,此时,它的主要作用已经很明显了:示警。

烽燧是何意呢

如果只将烽燧等同于烽烟,显然过于简单。曾经有一个观点是烽主昼,燧主夜。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载:“昼日燃烽,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

然而,随着西北敦煌、居延等地越来越多的汉简出土后,烽燧的面目终于清晰了,学者贺昌群认为,烽指烽火,燧指亭燧,燧所在之地就有烽火,所以,史籍中通常连称烽燧。换言之,烽是通信工具,燧是烽台建筑。

3.jpg

在新疆库车县西北,盐水沟河谷东岸的戈壁滩上,克孜尔尕哈烽燧守卫在西出玉门关,通向龟兹、疏勒的交通要道上。在维吾尔语中,克孜尔尕哈意为“红色哨卡”。

它始建于汉代,夯土结构,夹有木骨层,顶部木坯裸露在外。现存烽燧残高约13米,底边东西6.5米,南北4.5米。因受自然侵蚀,南侧已呈现凹槽状。作为新疆境内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烽燧,它依旧伟岸的身躯见证了汉唐对西域的有效统治。

烽燧的职责

烽燧的职责,并不局限于示警,假如展开一份古代关隘地图,不难发现,它们大多集中在山川形胜的险要之所。而在西北边陲的荒漠戈壁中,名关却屈指可数,玉门关、阳关、嘉峪关、铁门关、肩水金关,这里不需要关卡吗?不是,或许是因为特殊的地形不利于设关。然而,关还不能没有,于是,烽燧便承担了部分关的功能。唐代玄奘法师“偷渡”西行时,便不得不避开沿途的一些烽燧。

4.jpg

敦煌周边烽燧分布图

敦煌作为河西四郡的最西端,汉代在它的周边广布烽燧,将其置于一个严密的烽燧预警系统之下。

考古调查显示,敦煌北境的烽燧主要是沿长城一线,向西可至罗布泊(古称盐泽)以西,和库车以东的烽燧相连。而在敦煌南境,也有汉代烽燧遗迹。这些烽燧主要沿河谷通道线性展开,自东向西有榆林河谷、大泉河谷、党河河谷等数条。它们从东、东南、南、西南等方向,汇集辐辏于敦煌。

原标题:烽燧:长城上的“螺丝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