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巍巍气势盛,亦是梦中虚幻姿:细数你家蛙儿子去过的日本名城
01-28 09:00: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

最近,一款养青蛙的游戏刷爆了朋友圈。年轻人在青蛙身上,看到了年少任性、向往远方的自己,更在为青蛙准备行囊干粮的过程中,理解了父母的苦乐酸甜。有人甚至在朋友圈里唱出了“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能看到游记和明信片”这样心酸的话语,国人似乎一夜之间都明白了父母在想什么。

期待小蛙能给自己带来一张明信片的家长们,经常会收到这张明信片。

这是青蛙儿子发自名古屋城的照片。这是一座和大阪城、熊本城并称日本三大名城的城池,是日本古代筑城巅峰的活样本。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一起深入地了解一下日本的城堡文化。

一世荣华一杯酒

年月就在一醉间

作为城堡,日本城堡的作用和所有象征权力的建筑物相差无几:防御外敌、战略监控、慑服叛逆和安置领主。

日本领主们最早设置城堡的作用就是为了控制交通要道,在重要的商贸道路上收税和限制敌军。但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升级,城堡开始渐渐向易守难攻的地形险要处转移,军事功能也得到突显。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政治、经济、人口中心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

控制住相互间联系的山间通道和要塞

就显得格外重要

尽管比日本其他的建筑物使用了更多石料,但日式城堡的主要建材还是木料,很难在时间的流逝中维持自己的形态。尤其是在兵燹四起的年代,日本城堡极容易被焚毁。历史上大大小小存在过的5000多座日式城堡,现存的也不过100多处。

和动辄几丈高的中国古城不同,早期的日本城堡相当简陋。大名们连挖护城河的能力都没有,往往选择自然形成的小溪作为护城河。至于建筑主体,则是由紧实的篱笆围起来的,其上覆盖有稻草。

和后来江户城这种大块头比起来

早期的城堡不值一提

但这种建材做成的建筑物显然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很容易因气候变化和土壤腐蚀坍塌,防火性也几乎为零。更重要的是这种建筑的建材受力能力有限,导致早期的城堡不可能做得很大,很难给人以震慑的感觉,在文献资料上留下的笔墨也就少而又少。

京都在那个时代

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城防

远没有今天的精致和文化氛围


即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人们能想到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河里的鹅卵石在地形险要的地方搭建石质地基。依山而上能利用地利降低选材的负担。但穷困的日本领主们还是连给石质基座刷浆的钱都没有,日本城堡的外墙在那时候还是光秃秃的。

平安时代(公元9世纪到13世纪)是日本城堡结构的转折年代。那是一个日本各地礼崩乐坏的年代,封建领主们和中国战国的诸侯一样互相杀伐,城市防御的升级在此背景下势在必行。在战争的推动下,这些城堡越来越大、集成了越来越多的附属建筑。

俯瞰世界文化遗产姬路城

能发现它是如此复杂

比单纯用于防御的欧洲城堡复杂得多

十三世纪因为地区性竞争而逐渐扩张的堡垒,终于在蒙古入侵时发挥了作用。

虽然日本人宣称,第一次元日之战中,日本是受到了上天的眷顾刮起神风才击退了蒙古大军,但实际上他们自己的防御也起到了决定性的效果。

日军宣称自己很神勇

但大多数时候好像是这样的

博多港和九州首府太宰府周边的水城为日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阻挡了元军的脚步。这才逼迫着元军不得不提前撤退,随即就遇上了神风,全军覆没。

太宰府后来被扩建成了熊本城

跟这个可爱的家伙没什么关系

但很可惜,那一时代的城堡几乎都没有留下遗迹。

随露珠凋零

随露珠消逝

随后日本进入了南北朝时代,源自平安时代的城池经过领主们的加固,逐渐形成了永久性的防御工事。

比较著名的是大阪府周边的千早城和赤坂城。这两座城由名将楠木正成主持修建,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筑城技术,是楠木军事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楠木正成一生忠义

被尊为日本武神

地位类似中国的关二爷

千早城和赤坂城

守护着关西(近畿平原)的南大门

如果仔细观察这两座城,会发现它们还没有后世日式城堡那样高耸的塔楼,但纵深已经达到了战国时代新城的规模。

然而困扰日本的资源问题早在冷兵器时代就一直没有放过他们。直到这时,环绕着两座城的主城墙仍然是木墙。

这类日式城堡虽然规模越来越大、形态越来越复杂,但说白了还是早期木结构建筑的一种放大版。在军事威慑度、设计样式、内部结构上乏善可陈。

小蛙去参观的名古屋城为代表的日本城堡经典形象,其出现不早于14世纪晚期,并且是受到了战国时代的刺激才成型的。

再来看一下精妙繁复的新式城堡

西方城堡由于火炮的出现而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被人们抛弃;日本城堡却因为火器的出现而受到刺激,野蛮生长。

火枪的弹丸在弓箭难以到达的距离仍然能有效杀伤敌人,城池防御难度变得空前高。所以就在铁炮应用于战场仅仅30年后,一向重视新武器的织田信长就已经主持修建了第一座可以用来抵御铁炮攻击的城——安土城。

从图中还能依稀看出多重城墙

安土城的防御力远胜古代城市

这种城的普遍特征是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这主要是为了让射程很远的铁炮弹丸不能伤害躲在护墙后的守军。

一层一层逐渐增高的同心圆结构让进攻方很难利用射程上的优势,一鼓作气拿下聚集在中央的全部守军。

巍峨高耸的主堡则保证了指挥官的视野和安全,同时还能作为守军火枪手居高临下的固定炮台。

主堡真的很高……

但这种只能用来防备小型火器的设计在重炮传入日本后变成了致命的缺陷,往往成为众矢之的。到了战国末期,德川势力和丰臣势力在大阪城最终决战时,正是德川家康手下先进的大炮直接攻击了大阪城的天守才让丰臣方彻底丧失了斗志。

城市建筑需要大量石料和夯土作业,所以后来的战国城池往往修建在平原地区,以减少物资运输的成本。这样一来打守城战时便只能更多依赖人工修建的防御工事而非地形天险,大阪城又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云雾中

隐藏了多少德川的武士

但大阪仍然是一座坚城

不过,由于缺乏足够优质的钢铁材料制作大炮,战国时代的攻城战重点还不在于攻破城墙本身。

大多数日本城墙之低矮,进攻方甚至能爬上去和守军肉搏。防守方一般也不愿意在城池里和对手打守城战,往往选择走出城市在野外决一胜负。

游戏《幕府:全面战争》截图

步兵正在攀爬城墙

一旦进入围城环节,双方拼的往往就是谁的补给更充足。而以当时日本各诸侯国的规模而言,凭借外援增援守城方的战例少的可怜。除河越城夜袭等少数案例外,守城方一般最后都会被逼得弹尽粮绝,只能开城投降。

丰臣秀吉的战前准备一向充分

一定没想到后代竟然因为弹尽粮绝投降

安土式城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使用了大型的石质基座。坚固的石质基座源自织田信长修建安土城时的伟大畅想,设计目的是抵抗铁炮的弹丸。

后来兴建的城池大多沿用了这种设计。直到大阪城的基座将这种思路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整座城墙的建造使用了日本全国运来的超过50万块石料,其中有的石板长10米、高5米,去参观过的人都会惊叹于其巨大。

在日本战国时代

营建这样的大石墙可不简单

这种明显带有军事色彩的设计后来被证明极为明智——倒不是因为它们真的能抵抗进攻方的火器,而是因为这帮助古城安然度过了日本多发的地震。

终于可以让大阪城的证件照出场!

心中明月当空无丝云

照尽浮屠世间黑暗

城堡的作用除了军事要塞,当然还有作为大名个人权威的具象化象征。

今天已经看不到了的伏见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座城市的修建根本没有什么军事意义,单纯是向天下昭示丰臣秀吉的权威。

今天的伏见城是个复制品

当年丰臣秀吉留下的大量珍宝

早就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很可惜,这座城命运多舛,建成四年便被地震摧毁(由此可见坚固的地基是多么重要),新建的城址又在战争中被焚毁。

大阪战役之后,德川家康干脆宣布废城,从此使之消失在历史烟云中,连一张设计图都没有保留下来。

要征服天下

就必须有这样的觉悟

当一只好乌龟

也有的大名有了闲钱宁可修筑大量相对简陋的小要塞也不愿意把自己家弄得金碧辉煌。

当其他大名研究新武器、简化征兵制度、提高军队机动性时,喜爱龟缩防守的北条家族在相模国和伊豆半岛上则另辟蹊径,用城作为武器。以小田原城为核心,北条家向外拓展了大量卫星城。

尽管这些城大多是由木质结构和夯土建成的,其威慑力却不容小觑。凭借这些城池,北条家毕竟成为了丰臣时代坚持到最后一个才屈服的大领主。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日本城堡的衰落期开始于江户时代。

为了增加对各地大名,尤其是外样大名(最后投降的领主)的控制,德川家康颁布了著名的“一国一城令”,要求各藩国只能保留一座主城。

简单,粗暴

大量建设于战国时代的城堡于是遭到毁弃。在随后长达250年的和平年代里,人们似乎也确实不再需要城堡来保卫安全。

城,更多地具备着政治上的意义,成为了各位大名彰显个人品味、宣示贵族权威的工具。

但这种旨在维持德川幕府独霸地位的命令同样最终导致了德川势力的垮台。

由于各藩国大量拆除了边远地区的城市,失去住所的武士阶级只能扎堆住在大名的主城里。城堡于是变得人满为患,小城镇和乡村地带则几乎没有了武士的身影。

-大哥,不打仗我觉得我们没啥价值

-咱可不就是吃白饭么

大量聚集的武士寄生虫一般消耗着首府的资源,地方上的平民则无人管理,通过商贸逐渐富裕起来。武士成为了地位崇高却贫穷的破落户,对社会现状滋生出了大量不满,最终酝酿出了针对统治者的倒幕运动。

聚集着大量寄生阶级的城市,其实往往会走上这样的道路,只是聚集其中的人们总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原标题:《旅行青蛙》中,你家青蛙去的日本城堡都有何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