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大的眼镜猴:世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 头部可360度旋转
11-23 07:33:07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微信公号

环球人文地理微信公号消息,眼镜猴生活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婆罗洲、苏拉威西岛等热带海岛的雨林里,

一身黄褐色的毛皮,柔软光滑。

因一双与身材极不相称的大眼睛而得名,超大的眼睛使它们看上去异常呆萌。

然而每当月色初上,这种可爱的萌物摇身一变,成为黑夜里敏捷的杀手……

自从1977年美国卢卡斯电影公司推出首部科幻大片《星球大战》以来,该系列电影迅速风靡全球,影片中的绝地委员会大师——尤达,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武功高强,有趣、古怪且睿智,是《星球大战》中的神秘核心;它身材短小精悍,两只大眼深邃犀利,尖耳听八方。

这只原力非凡的外星生物被众人奉为偶像,而其原型,则来自一种仅有成人手掌大小的灵长类动物——眼镜猴。

世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

头部可360度旋转

眼镜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若是按照身体比例来计算,在灵长类动物中,它还一举夺下三大冠军头衔:眼睛最大、耳朵最大、跗骨最长。身体长度与老鼠相仿,仅有8.5~16厘米,尾巴却长达20多厘米,身体的重量仅80~165克,相当于一块普通手表的重量。眼镜猴虽然体型小,却长着一对异乎寻常的大眼睛,以至于人们初次见到它,都无一例外地被那双大得出奇的“巨型”眼睛所吸引。

眼镜猴的眼睛不仅堪称灵长类动物之最,在所有哺乳动物中,其眼睛相对体型的占比也是最大的,它们的眼球直径达16毫米,超过一半的体积凸出眼眶,占据了娇小脸庞三分之二的面积,远看就像戴着一副夸张的老花镜,“眼镜猴”之名也由此而来。

由于眼球较大,其瓜子脸上的鼻子和嘴巴倒显得格外小巧。

据科学家研究,眼镜猴的祖先眼睛并非如此巨大,随着物种进化,其眼睛后部有助于放大光信号的反光细胞逐渐消失,眼镜猴便进化出巨眼来弥补这一缺陷。

在这双巨眼的视网膜外围,密布着负责感应光线的视杆细胞,每平方毫米可达9.5万个,而人类视网膜的视杆细胞每平方毫米仅1.3万个,这就意味着只要有微弱的光线进入眼睛,眼镜猴就能看清周围的东西。

眼镜猴双眼的奇特之处还不止如此,其眼球拥有高级灵长类动物才具有的视网膜中央凹,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区域,能精确地捕捉物象。

得益于这些先天优势,眼镜猴的巨眼在黑暗中成为捕食的绝佳利器,犹如雷达一般,能迅速锁定猎物,并追踪移动的物体。

虽然视力敏锐异常,但这对巨眼却灵活性不足——眼镜猴的眼球不能转动,只能直视观察物体。

因此,造物主赋予了它们另一项罕见的技能:它们的头部可以分别向左右旋转180度,也就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侦探四周,当它们置身于热带雨林险恶的环境里,也能及时发现猎物、躲避敌人。

眼镜猴除了眼睛引人注目,耳朵也格外吸睛,两片如蝙蝠翼般的硕大耳朵与小脸盘形成鲜明对比,着实可爱,它们的听觉也十分敏锐,稍有风吹草动就能立即察觉。

当它们睡觉时,为了隔绝外界声音干扰,聪明的眼镜猴会把两只耳朵折叠起来,薄薄的肉耳朵隔音的效果极佳,使得它们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安然入睡。

最后,人们将目光聚集在了眼镜猴的跗骨上,跗骨又名“脚面骨”,共包含7块骨头。

眼镜猴的手指和脚趾都生得细长,跗骨的长度则格外突出,故学名“跗猴”。

18世纪中期,法国博物学家布丰伯爵在研究菲律宾眼镜猴时,因其跗骨(tarsal bone)长的特点,直接将这种动物命名为“tarsier”。

另外,它们的手指和脚趾如同青蛙一般,尖部呈圆盘状,具有吸附功能,抓物非常牢固。

它们的身体虽然仅有10多厘米长,但其跳跃能力极强,轻轻一跃可达两三米,最远的记录甚至达到6米,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平时,它们就靠着卓绝的攀爬和跳跃能力,在丛林树枝间灵巧地穿来穿去,行动自如。

狂热的肉食主义者

人类无法听到的秘密语言

说到灵长类动物,人们首当其冲想起的是猴子和猩猩,至于它们的饮食习惯,无非“猴子掰玉米、猩猩吃香蕉”,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仅有手掌大小的眼镜猴却不满足于玉米、香蕉等素食——它们是十足的肉食爱好者,对肉类食物近乎狂热。

眼镜猴是现存唯一的食肉性灵长类动物,也是典型的夜行者,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上,每当夜幕降临,眼镜猴便攀附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上,潜伏在月光下,闪烁着巨眼注视周围环境的变化,耐心等待猎物出现。

由于它们的眼睛没有照膜,在黑暗中不会发光,所以人们很难寻觅到它们的踪迹。

黑暗成为眼镜猴捕猎的绝佳条件,它们的大眼睛在夜间洞察一切,耳朵则帮助它们在嘈杂的环境中捕捉到猎物的声音。

蟋蟀、苍蝇、蚊子等小昆虫是它们捕食的主要对象,对于鸟类、蜥蜴、蝙蝠等体型相对较大的动物,一些勇敢的眼镜猴也绝不会口下留情。

当猎物不知不觉进入捕猎范围,待其靠近,眼镜猴就会一跃而起,直扑猎物,或一口咬住,或用敏捷的手指死死捉住它们,然后一把塞入嘴里,大口咀嚼。

由于眼镜猴之间会争夺食物,它们在捕猎时会与同类保持一定距离,分别在自己的地盘上活动。

不过,在夜间它们也要时刻提防和应付天敌,例如蛇,一旦一只眼镜猴发现敌人,它就会立即发出信号呼唤大部队,附近所有的眼镜猴收到信号后都会停止捕猎,一致向天敌发出高声尖叫,直至赶走敌人,当骚乱结束后,一切恢复宁静,眼镜猴又各自活动。

除了捕猎,眼镜猴似乎每时每刻都抱在树枝上,沉默不语,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不过,眼镜猴并非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安静,它们实则是名副其实的“话痨”,它们使用的是一种超声波语言,这种超声波具有发送和接收信息的双重作用,不仅能在同类间进行交流,还能帮助它们探测和定位猎物。

只是眼镜猴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67千赫,远远超过人类所能接听的能力范围,所以人类才误以为它们格外沉寂。

9月,当眼镜猴进入发情期后,它们就会利用鸣叫声来吸引配偶,并与心仪的异性上演一段爱的对唱。

繁殖季节,两只情投意合的眼镜猴进行交配后,霸道的雄猴会用分泌物将雌猴的阴道堵上,阻止它接受下一只雄猴的精子,行为实属古怪。

雌猴经过长达6个月的妊娠后诞下小猴,刚出生的小猴身长约6厘米,体重约为25克,但它们已经发育得很好,浑身长满绒毛,睁着两只溜圆的大眼睛,好奇地瞅着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刚出生的小猴已经会爬行,1~2个月后便能跳跃。

在此期间,小猴都依靠母乳喂养,若是需要进行长距离移动,母猴就会用嘴叼着小猴行动。

通常,一只眼镜猴的寿命约12~20年,当小猴长到2岁性成熟时,大多会离开原来的家庭而自立门户,少数眼镜猴则会继续留在父母身边,和父母一起生活。

以自杀的方式来反抗人类

与时间赛跑的濒危拯救

眼镜猴是一个古老的物种,早在6000万年前恐龙灭绝前后,地球上就已经有它们存在的痕迹。

当时,眼镜猴活跃在世界各地,亚洲大陆、南美洲、北美洲等地都曾发现过眼镜猴化石。不过,时至今日,眼镜猴仅生活在东南亚的一些海岛上,这些眼镜猴进化得十分缓慢,其模样与人们发现的几千万年前的眼镜猴化石并无太明显的差异。

在东南亚的岛屿上,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眼镜猴是居住在无花果树上的精灵的宠物,如果有人伤害了眼镜猴,那就必须诚挚地向精灵们道歉,否则精灵动怒,肇事者就会遭遇灾难或者疾病。

让人痛心的是,精灵的神力并没能保护眼镜猴免遭伤害,由于眼镜猴模样呆萌,深受人们喜爱,当地曾一度兴起眼镜猴宠物贸易,还有人甚至将眼镜猴制成标本进行贩卖。

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当捕猎者将眼镜猴带到其他地方进行人工喂养后,被捕的眼镜猴竟然纷纷选择了绝食、撞树等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作为对人类的反抗,也有人说,这是因为眼镜猴极重的恋乡情节,它们一旦离开赖以生存的森林,很快就会死去。

事实上,眼镜猴是一种非常害羞、敏感的动物,哪怕听到人类发出过大的噪音,都会郁郁寡欢。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干扰,东南亚海岛上的热带雨林逐渐减少,适合眼镜猴栖息的环境日益缩小,眼镜猴已经极度濒危,其中不少稀罕的种类被认为已经灭绝。

科学家们在不断地寻找着眼镜猴的亚种,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一共发现了18种眼镜猴,他们相信,还有更多种类尚未被发现。

侏儒眼镜猴是眼镜猴中最小的一种,其体重仅有其他种类的一半,多生活在原始森林的高海拔地区。1921年,自一只侏儒眼镜猴被制成标本收藏在博物馆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侏儒眼镜猴活体了,科学家无奈地认定侏儒眼镜猴已经灭绝。

直到200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中部,两位科学家在诱捕老鼠时,意外发现一只侏儒眼镜猴,然而,这只侏儒眼镜猴误入陷阱,不久就重伤身亡。8年后,美国研究团队在印尼苏拉威西岛中部进行生态考察时,再次发现4只侏儒眼镜猴的踪迹。

此次再度发现侏儒眼镜猴,让科学家异常兴奋,这证明侏儒眼镜猴尚未灭绝,但同时,科学家们也感到肩上的胆子更重,他们担忧是否有眼镜猴物种在未被人类发现之前就已经灭绝,一位眼镜猴研究专家说:“这将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要争取在眼镜猴灭绝之前,将其亚种都找出来。”

原标题:只有手掌大的眼镜猴:脑袋可360度旋转的巨眼萌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