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挖挖哇 | “夜郎自大”的夜郎国还真有点自大的资本
08-10 13:54:52 来源: CCTV4国宝档案

在中国,流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

夜郎国在汉朝时是一个小国,地处偏远,土地贫瘠,但是夜郎国王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国家小而贫穷,相反,他还很骄傲地认为夜郎是一个又大又富裕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的使节到夜郎国访问时,夜郎国国王竟然问汉使说:“汉朝和我的国家相比到底哪一个大呢?”

汉使听了忍不住掩口而笑,不知该如何回答。

夜郎国因此得“夜郎自大”之名。从此“夜郎自大”就成了自以为是、骄傲自大者的代名词。

夜郎国真是一个弹丸小国吗?

夜郎民族手制的陶瓶

“夜郎自大”的国度

“夜郎自大”是在中国流传了千百年、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成语。当年,那位地处蛮荒之地的夜郎国国王向汉朝使者发问:“汉孰与我大”时,就注定他以及他的国家会因为这个不明智的发问而贻笑千年。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也正是因为有了夜郎王的这一个愚蠢的问题,才使得夜郎国这个原本不为人知的偏僻闭塞的小国留在了人们的印象中,也留在了史册上。

夜郎是我国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

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298年~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并县),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常琼《华阳国志·南中志》)。

在《史记》的记载中,夜郎国有精兵10万,是生活在贵州一带、兴建起的城市的农耕民族。

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风俗、自己的文字。在他们的文献记载中,竟然有非常详细的关于夜郎国的记述。根据彝族的史料可知,夜郎兴起于夏朝时期,历经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4个朝代,于后汉时王朝终结,历时大概有2000余年。

武米历史时期又分为夜郎、采默、多同、兴和苏阿纳4个历史阶段。夜郎时期,夜郎国只是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君长国。从国王采默即位开始,以夜郎为首,四周的小国建立起了联盟,并与周朝建立了联系。

采默夜郎统治的联盟有5个成员国;多同夜郎统治的联盟有6个成员国;兴夜郎统治的联盟有10个成员国,其中有7个归其直接统治;苏阿纳夜郎统治的联盟有9个成员国;苏阿纳之后,夜郎盟长转移到佐洛举部落,是为洛举夜郎。洛举夜郎曾经统治了10个成员国。但这一代夜郎王朝在首领佐洛举死后就断了香火,来自于武部分支的撒骂继任盟主,建立撒骂夜郎。

其后,又有人建立了更为强大的金竹夜郎。只是,后来金竹夜郎惹怒了汉王朝,才引来了国破家亡的大祸。

夜郎奴隶制联盟有浓厚的军事性。为了共同的和各自的利益,各联盟国在夜郎国的指挥下作战;战事结束或夜郎国实力衰减时,一些盟国就可能脱离出去,各自为政。当时那里的战争非常频繁,其中有关夜郎的战争最多。

夜郎的最高统治集团由君、臣、师和匠组成。师有些像祭司,又有些像史官,负责讲解道理、规矩,记载历史事件和君的言行,君则按照规矩发号施令,臣和匠按君的命令行事。臣主要管理行政和领兵征战,匠则专门管理经济事务,领导生产、建设。由此可见,夜郎有一整套严密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制度。

那么,组成夜郎国的的主体族属是什么人呢?或者说,谁是夜郎国的主人呢?

不少学者认为,夜郎的主体民族,应当是彝族的先民——羌人。因为夜郎和彝族一样,在日常的生活中、祭祀中、庆典中,都有着各式各样竹崇拜的民俗传统,这在其他民族来说是比较少见的。

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在可乐古墓发掘出的套头釜和铜戈上,有老虎的形象,一些死者颈部也发现有虎形饰物,而据彝族民间传说,彝人最早的祖先正是老虎;在出土的随葬品中,还有一个赤脚、围裙的人物形象,其头饰与今天彝族仍然流行的“英雄结”十分相似。

就这样,夜郎人来源于羌人的观点就成了一个比较受支持的观点。

可是,由于历史的久远,文献的稀少,对这个问题一些人还有着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夜郎的主体是来自徐淮夷的“谢人”。西周时,周王室把东夷集团的徐淮夷居住之地谢邑赐给了申侯作封地;谢人因难以忍受周人的压迫,逃亡黔中,成为后来夜郎人的先祖。

也有考古工作者认为现在的仡佬族是夜郎的主体民族。仡佬族是“濮人”的后裔,魏晋时称作“僚”,隋唐后改称“仡佬”,是本地历史最久远的土著。

他们自称是贵州“本地人”,民间也流传着“蛮夷仡佬,开荒辟草”的说法,而且仡佬族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竹崇拜的民俗,例如祭祀先祖时必须在神龛上放置一节竹筒,以表示自己是那个产自竹筒、“以竹为姓”的夜郎侯的后代。

还有人认为,夜郎人发展成了现在的布依族。布依族的先民“濮人”,其族源可以向上推溯到古越人。布依族的“布”就是“濮”字的对音;夜郎的“夜”就是“越”字的对音,也就是布依的“依”字。“郎”是壮侗语“竹笋”一词的记音。

所以“夜”、“郎”两个音节合起来,表示的是“以竹为祖先的越人”;“布依”则是指“百越族系中的濮人”。此外,文献记载中夜郎境内的某些郡县名可以用布依语得到解释,这些郡县的疆域也与布依族在贵州的分布地大致吻合,所以,夜郎的主体民族应当是布依族。

夜郎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至今的种种未解之谜团,也许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和史料的进一步丰富会一一揭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夜郎的都城到底在何方

从史料记载来看,夜郎并不是一个弹丸小国,那么,在夜郎故地中,古夜郎国的“首邑”即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史学界已经争论了几百年。总括各家的说法,大体有三种。

首先,贵州长顺县广顺镇说。

关于夜郎国的起源,在《后汉书》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传说:

一天,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服。突然,一根三节长的大竹子从水中漂到女子的脚边。女子想把竹子推走,但推了几次,竹子仍旧漂回来。此时,女子有些动怒了,想要撸胳膊挽袖子好好地把这根竹子推走。

可就在此时,从竹子里传来婴儿的哭声。她很诧异,于是把竹子带回家,用柴刀破开,竟然在里边发现了一个男婴。善良的女子把婴儿养大成人。婴儿长大后,有着超常的天赋,又通过刻苦的学习成了一个文才武略、智勇双全的人。

他凭借自己的才智,迅速在西南崛起,统一了各族,成为第一代夜郎国王,为了纪念自己的身世,他还以“竹”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

以上是来自民间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夜郎在西汉后期逐渐建立政权,而“竹崇拜”则成为夜郎的一种标志。“贵州长顺县广顺镇”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说法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广顺镇,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

当地人代代相传,说夜郎国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在这里。当地老百姓称那里的古城池为夜郎王府、竹王府等。“竹”字与“夜郎”的同时存在,也证明了夜郎国“竹崇拜”的猜测。

现在,在那里仍可看到残垣断壁旧址。古城池面积为2平方公里,有4个出口,内有两道城墙,用土石筑成。近代,人们在郎山西侧山下垦荒时,还曾挖出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也挖出过多处古夜郎的坟墓。

夜郎勾兵戈密冒(战国)

其次,夜郎的都城还有贵州毕节赫章可乐说,在近年发现、整理、翻译、出版的《夜郎史传》等彝文文献中,古夜郎的中心被指为可乐。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还在可乐发现了大量的战国、西汉、东汉文物。

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做“柯乐”,后演变为“可乐”。今天杂居可乐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彝族人最多。据彝文古文献记载,两汉时期,与贵州可乐齐名、能称“倮姆”的,有成都(勒姑倮姆)、重庆(储奇倮姆)、昆明(勒波倮姆)等西南地区的著名城市。

可乐地区的建制沿革,前人缺乏考订,但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也说明可乐在贵州古代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还有湖南沅陵说。2000年5月,考古学家在湖南怀化沅陵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巨型墓葬群,其年代在战国至汉代之间,大部分墓葬规模超过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和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沅陵虎溪山1号汉墓。

专家推断,墓主可能就是夜郎王。而沅陵有很长一段时间为夜郎古国文明中心。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依据,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于唐永贞元年(805年)被贬为朗州(今常德),期间作《楚望赋》云:“武陵(西汉初年幼黔中郡改名)故郢(楚都,代指楚国)之裔邑,夜郎诸夷杂居。”

指的是古黔中境内为夜郎各族杂居之地。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里的夜郎指的是今日沅陵。

这首诗被收入明代万历年间的《辰州府志》和《沅陵县志》。《唐人七绝诗释》一书为这首诗注解时特别说明:“此夜郎在今湖南省沅陵县。”因沅陵战国时为夜郎都城(中心),故梁天监十年(511年)“辟沅陵县置夜郎县”(《沅陵县志》)。

沅澧流域是我国稻作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可考的历史近7000年。可想而知,战国时期沅陵农耕十分发达。

《史记》与《汉书》均称夜郎“其人皆稚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这也比较吻合。既然沅陵曾是夜郎古国的文明中心,而沅陵有夜郎王的陵墓也在情理之中。

神秘的“套头葬”

墓葬文化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伴随华夏文明诞生而同步发展的。华夏远古的先民们在创造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在谱写着中国墓葬文化史。同时也给今人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谜。

在众多历史知名的墓葬文化中,发现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夜郎国可乐遗址的套头葬文化,更因夜郎国这个充满各种历史谜团的历史古国而显得尤其神秘。

铜虎栩栩如生,是夜郎民族崇拜的图腾和权力的象征

一具数千年以前的尸骨静静地躺在墓穴中,头顶套着一件铜釜,或是铁釜、铜鼓的大型金属器,有的足部也套一件铜釜或铁釜,或垫一件铜洗。这就是可乐最重要的考古现象——套头葬。可乐发现的套头葬,在国内外可谓比较独特的了。

可乐地处乌蒙山腹地,平均海拔1990米,可乐河自西向东流过。可乐遗址(古墓群)幅员9.4平方公里,由3个遗址和15个墓群组成,约有古墓上万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该地进行过多次发掘。

共发掘墓葬271座,出土文物近2000件。目前发掘的墓葬尚不足4%,有“贵州考古圣地、夜郎青铜文化殷墟”的美誉。属于古代夜郎时期“南夷”民族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108座,在许多重要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奇特的“套头葬”等特殊葬式。

专家们发现,使用套头葬的墓只占一小部分,这类墓中有较多随葬器物,有某种威严或神秘的气氛。由此,专家推断,死者的身份定与常人不同——他们是夜郎民族的中下层巫师,还是地位尊崇的氏族首领?

除套头葬之外,可乐的出土文物,为复原夜郎文化提供着丰富的线索,比如,具有镂空卷云纹的铜柄铁剑显示出高超的铸造工艺,铜戈提供着夜郎文化在地域分布上的重要信息。一具“干栏”式陶屋模型,展现了中原建筑文化和夜郎建筑文化的融合……

原标题:历史 | “夜郎自大”的夜郎国还真有点自大的资本!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