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如今却被一群孩子传承下来
07-25 09:19:04 来源:光明网

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在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光明网、斗鱼直播联合主办的“致•非遗 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带你走进程大位故居。

2008年6月14日,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它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古代中国,有很多科技成就都与它有关,每个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天,这是现行历法所采用的精确数值,中国人凭借它在格列高历之前400年就得到了这个数据。

现代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必须求出2的12次方根,中国人同样是借助它比西方早了一百多年掌握了这个音乐的秘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万上亿个数据,是科学家们用它计算出来的,它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从而创造了世界上伟大的奇迹。

它就是珠算。

1976年3月,考古学家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掘出西周王朝早期宫室遗址。

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90粒神秘陶丸。据考古学家考证,这是西周时代计算用的算珠。

西方学者曾在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安提凯西拉机器,这件机器被西方誉为最古老的计算机,而它的用途却是占卜和预测未来。而中国的珠算,早在安提凯西拉机器出现的100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数学家徐岳所写的《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是现今发现的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 

北宋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的药铺柜台上,赫然放着一面算盘。

在珠算的历史上,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做出了巨大贡献。程大位出生于商人家庭,他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20岁起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因为做生意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而当时的算筹又十分不方便,他便决心要编撰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

程大位在40岁时弃商归故里,开始专心钻研古籍,撷取名家之长,历经二十年,写就巨著《算法统宗》。成为后世民间计算最基本的读本。《算法统宗》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如《以碗知僧》等,并记载了解决方法,是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

以碗知僧

巍巍古寺在山中,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恰合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尝一碗羮。

请问先生能算者,都来寺内几多僧。

如今,走进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程大位故居,珠算的历史和各式近千面算盘仍然被完好保存。如果认为珠算已经成为了古老中国的又一段过往,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里,珠算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汪素秋,黄山市屯溪大位小学的一名教师,程大位珠算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大家普遍使用电脑工作和学习的今天,她却用手中的一面算盘,教育和启迪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她的学生,小到3岁,大到10几岁,一面面算盘打得噼啪响。最小的姑娘也可以在计算器之前算出两位加减法而稍大些的孩子,则可以利用珠心算计算10位数加减乘除。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算盘不单单是计算工具,更是开发智力,培养耐心,启迪心灵的伙伴。

早年间,汪素秋的外公是镇上的文化人,谁家办红白事都要请他做记账先生。小小的汪素秋跟在外公身边,看着外公用算盘不一会儿就算好了账目,于是对珠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外公告诉汪素秋,凡事败于懒,成于勤,学习珠算更是如此。在外公的悉心教导下,汪素秋很快掌握了珠算的技巧。

汪素秋毕业后来到大位小学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并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坚守了19年。孩子们跟着她,让算盘唱歌,让算珠起舞,虽然很多孩子因为学习珠算辛苦而中途放弃,但坚持下来的孩子仍然让汪素秋感动,她觉得,孩子都能够坚持下来,作为老师就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教导孩子。她甚至为了这些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升迁机会。

虽然那时候很多人都劝汪老师放弃珠算,认为珠算在社会上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但汪老师却觉得,做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坚持下来,总是会有收获的。

如今,汪老师的学生们能够将珠算变心算,迅速算出各种数学题目的答案。

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器的中国发明在安徽黄山脚下,薪火相传、重新焕发生机。

原标题: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距今已经有3000年历史!如今,大部分人已不会用,却被一群孩子传承下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