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学者王步高仙逝,曾主编《大学语文》
11-02 07:39:40 来源:澎湃新闻

1.jpg

澎湃新闻消息,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学者、《大学语文》系列教材主编王步高,于2017年11月1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0岁。

王步高,江苏扬中市人,原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一生为国文推广教育贡献颇多。其主编的《大学语文》系列教材,为全国“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获2002年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著有《梅溪词校注》、《司空图评传》等学术著作及高校教材四十多种。其主持的“唐宋诗词鉴赏”和“大学语文”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系江苏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2016年底,时任清华教授的王步高抱病归养南京。

课程风靡清华、东大

王步高曾在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古典文学专业,并成为词学大师唐圭璋的入室弟子。

1991年,王步高开始在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2000年,从东南大学退休的王步高接受清华大学邀请,在该校开设诗词格律与写作、大学语文等课程。

曾有清华学子形容,选王步高的课“比在北京买车摇号还难”,“王爷爷的课,是值得关机两个半小时用心听的一门课。”

王步高在其所著文《我在清华园里教国文》中,多次写道对课堂心存“敬畏”。他说,汉语言文学教学有四重境界,即达到科学性认知、人文与传道、研究性教学、艺术而醉心。

他表示,自己的教学“第三、四境界只是刚开始,第一、二境界上升的空间还很大”。

多年来在高校教学的他深感教书应与育人紧密结合。他在文中说,中国有“诗言志”的传统,诗词等国文课程应具有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情感教育的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在诗词和文学精品的感染下,润物细无声地告诉学生要讲气节、讲节操、讲有所不为、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

比如,讲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会把自己的爱情观告诉学生:我的朋友、邻居、同事、亲戚中绝对美满的婚姻是不多的,大量的婚姻都带有一定的凑合成分。现实中的家庭是和睦的、比较和睦的、不太和睦的、同床异梦的和异床异梦的。婚姻要追求美满,但决不要追求完满,完美是不存在的。

讲苏轼《留侯论》,王步高会以张良遇黄石公,桥下拾履,遭故意留难而不怒为例,教学生懂得“忍一时之小忿,争一生之高下”。

2014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陈吉宁在迎新致辞中提到,王步高在一堂课上讲到岳飞《满江红》的真伪问题时,尽管学术上不赞同,但会高度肯定当场对该问题提出质疑的学生,赞扬其“不唯书、不唯上、不从众”。

曾辛辣指出:国文水平上不去,大师是出不来的

多年忧心国文教育发展的王步高还曾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他认为,“国文教育不受重视,教育质量不高,拖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后腿。”

他在发表于今年6月的《试论当代国文教育的历史责任》一文中写道,当代国语教育的历史责任最终要实现三个“继承”和三个“提高”:继承中华文脉、继承汉语的语脉、继承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德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白话和文言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根源于国语的逻辑判断思维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为造就能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奠定较坚实的国文基础。

为此,他主张,“文脉”的另一方面是字脉,大学生,特别是像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这样的重点大学的学生,应当掌握常用的繁体字。

“语文老师千万不要在废除方言方面过于卖力。方言全没有了,古汉语的语脉也就部分断了。”他在文中写,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包括继承传统语言文化。

同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白话文或称语体文写作水平,还要提高清华、东南大学之类的重点高校优秀学生文言写作能力,能用文言写作书信、诗词对联、赋、杂论等的能力。

“国文水平上不去,大师是出不来的。”针对当前国内呼唤大师的现状,他认为,应先呼唤国文教育的大提高。而在我们呼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时,也要不忘呼唤提高国文教育水平。

“作为国文教师,认定国文教育的历史责任,就不会为自己的细小成就沾沾自喜,也更能认清自己格局狭隘、根基不深、知识欠缺、眼光短浅。看到我们与前辈清华人如王国维、陈寅恪的差距,就不再怨天尤人,以为怀才不遇;相反也不可望洋兴叹,萎靡不振。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为这‘三继承’和‘三提高’的使命夙兴夜寐不懈努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王步高写道。

(原标题:70岁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学者王步高仙逝,曾主编《大学语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