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上的“汉字爷爷”,67岁仍在为“汉字”奔波
10-31 20:41:24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消息,在中国断断续续待了十几年,因为没有固定收入,67岁的美国老人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 Sears)不得不从生活水平高昂的北京搬走,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安徽黄山这个小城市落脚。由于没有工作签证,他不得不每两个月离境往返一次。

“我不想离开中国,我想在中国好好钻研汉字字源,虽然经济和现状不好,但是每天都能做我喜欢的事情,我很开心。”理查德•西尔斯另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叫做“汉字叔叔”,他来自美国,却迷恋中国汉字字源文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学习钻研汉字,又用20年时间创办和维护网站“汉字与词源”,为此他还耗费了自己的毕生积蓄。

2012年,他获评“知识中国”年度人物,他的故事由此被中国人所知道。今年3月,理查德登上董卿的《朗读者》栏目,在节目上,他对董卿说:“汉语跟汉字,是我的命。”9月,他还应邀参加了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在节目上,他跟孩子们讲汉字、讲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他们拥有冒险精神和发掘自己的爱好。

他耗费40年时间和毕生积蓄

研究汉字并将汉字字源电脑化

在安徽黄山屯溪一个居民小区里,红星新闻记者见到了理查德,他租住在一个两居室里,聘请了一位叫李子的中国女孩担任助理,帮忙一起处理各种邮件。

“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  本文图片均来自红星新闻

40年多前,22岁的田纳西州小伙子理查德,买了一张单程机票,从美国飞来中国,要学习汉字,“当时我父母认为我是神经病。”理查德说,那时的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感到好奇,他想掌握这门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他和汉字的缘分,也从那时便深深结下。

“我发现,身边的中国人对于汉字,虽然能够熟练运用,但是汉字的来源,他们并不关心。”起初,理查德在学习中文期间发现,汉字一笔一划,若要死记硬背的话,实在太困难,而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过来,如果能记住演化过程,则能够彻底掌握这个字的写法。抱着这样的念头,理查德一头扎进了汉字字源这个“坑”。

迄今为止,理查德已经完成九万六千个古代汉字字形的收录以及对八千个常用简体和繁体汉字的分析,并对这些汉字进行了追根溯源。同时,他还将汉字的字源电脑化,他自行编制了一套程序,将已追溯到的汉字字源,形成一套“字典”,并建立网站,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放在网上,供爱好者免费获取。

而这一切,耗费了理查德40年时间,以及所有的积蓄。

对于汉字,理查德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和人聊起汉字的起源,他立刻两眼放光。在采访中,他随手在房间的白板上写上“艺”字的演变过程,竟可以兴致勃勃地讲上数十分钟。

理查德给记者讲“艺”字的演变过程。

曾为找一本字源的书跑遍台北图书馆

家人不理解仍坚持自己的研究

茕居异国,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生活拮据。这样的日子,理查德却乐在其中。“我有两个太太,一个是汉字,一个是物理,我的生活很丰富。”

理查德与汉字的缘分,始于1972年。那一年他只身一人从美国田纳西州来到中国台湾,并在台湾生活了10年,在这10年里,他曾经为了找到一本关于汉字起源的书,跑遍台北的各大图书馆。后来,他回到美国,成为了一名“程序员”,从事IT编程工作,收入不薄,但他却一门心思扎进了汉字的大海里,“20年前,我意识到,必须将汉字字源电脑化,才能将我所有的研究成果彻底展现和保存。”这套汉字字源的追溯程序和网站的建立及维护,耗费了理查德20年,他的一些朋友,为他多年来坚持的精神所感动,义务协助他完成网站建立等工作。

理查德创办的汉字字源网。 网页截图

日复一日,理查德倾倒在汉字的魅力中,整整40年。他称自己为全球第一个汉字字源网站的创办者,现在,他的网站已经成为了全球访问量较高的汉字字源网站之一。

这40年里,刚开始,理查德基本上都在“孤军奋战”,“身边的人,几乎都没有支持过我。”曾经,因为太痴迷于汉字研究工作,理查德的妻子最终离开了他,回到美国后,家人对他的痴迷,也不能理解。“有趣的是,当我把我的汉字字源研究工作讲给美国人听,他们还会有一些兴趣;可是当我把这些东西讲给在美国的华人听时,他们大多都丝毫没有兴趣。”在周遭所有人不解的眼神中,理查德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研究。

上《朗读者》讲述自己的汉字情结

更愿意大家关注汉字而不是他

我知道大家喜欢我,是喜欢‘汉字叔叔’不放弃的精神,但大家却没有真正关注到我所钟意的汉字之美,这让我挺遗憾。

“汗!没想到自己经常检索的汉字网,竟然是一个美国人创建的。”对于理查德的研究,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敬佩和汗颜。但也有持不同意见的网友,他们把理查德归为“民科”(即民间科学家),对此理查德倒是很坦然,“我只想安静做我的研究,对于网上对我的负面评价,我并不在意。”

网上的众多传言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伤害到了理查德,“很多年前,我的一个中国朋友得知我的故事后,受到感动,于是把我的故事写了出来,发在网上,那也是我的故事第一次被人知道,也是因为这篇文章,北京师范大学为我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然而最近,网传谣言,攻击这篇文章的真实性,这让理查德非常伤心,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说,“这篇文章里的所有事,都是真的,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说是假的。”

直到今年3月,他登上了央视的《朗读者》节目,向董卿讲述了自己与汉字一生的牵绊,这位美国老人的故事,才被中国人广为知道。

大家都被理查德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对于这种转变,理查德却不是特别享受,“我知道大家喜欢我,是喜欢‘汉字叔叔’不放弃的精神,但大家却没有真正关注到我所钟意的汉字之美,这让我挺遗憾。”理查德说,“大家常常讲‘汉字叔叔的精神’,却没有人说‘汉字叔叔的汉字’。”

做了4次心脏搭桥手术

仍每天更新维护汉字字源网

这40年里,他本可有丰厚的收入,过上优渥的生活,然而为了汉字,他年近七旬,却仍无定所。理查德说,是一次濒死的经历,彻底唤醒了他,把他重新“拉”回了中国。

理查德平时的生活和饮食都比较简单。

1994年,生活在美国的理查德第一次犯了严重的心脏病,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他,彻底意识到自己对汉字的热爱有多深,他下定决心做全球第一家汉字字源网。6年前,无意间,有中国人发现了这位远在美国的老人默默维护的这个神奇的汉字字源网,于是在网络上发帖,引起国内很多网友的关注。中国人对于汉字和网站的关注,深深唤起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思念,他再次背起行囊,来到了中国继续研究汉字,“如果我明天就会消失,那么我希望今天仍然在研究汉字。”

“六年前,我从美国回到中国,继续我的汉字字源研究。那时,我的故事开始被一些中国网友所知道。”由于理查德没有工作签证,所以必须每两月出境一次。得知他的故事后,北京师范大学为他提供了工作,每月不到三千元的工资,在学校里教授物理课程,这份工作结束后,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他不得不离开,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安徽黄山,“这里生活成本相对低一点。”

然而,在安徽理查德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可以久居于此的签证,“我没有专家证和博士学位,所以不能办理专家签证。我也不想在学校里教英文,因为我宁愿把这些时间用来研究中文,而不是英文。”因为这份执拗,理查德不得不继续着每两个月出境再返回的生活。

现在,理查德做了4次心脏搭桥手术,心脏装有3个支架。每天,理查德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编制的程序里的汉字字源演变内容,不断在网上更新。他采用24小时工作制,每天没有固定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一般都睡一两个小时,就起床工作三四个小时,循环往复。

没有大房子、好车子

“沉浸在自己兴趣中就是快乐”

前不久,理查德应邀去参加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在节目上,他跟孩子们讲汉字、讲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他们拥有冒险精神和发掘自己的爱好。

工作中的理查德。

“我发现很多中国人没有自己的爱好,而我觉得人的一生,发掘一个自己的爱好是非常重要的。”理查德回忆,自己之所以能够执着于汉字这么久,也是因为从小家里人就非常注重对他兴趣爱好的培养,“小时候,每当我有感兴趣的事情时,父母总是很支持我。所以我能够体会到,沉浸在自己兴趣当中的快乐。”

虽然理查德现在已经67岁,没有任何积蓄,但他却说:“我虽然没有好车子,大房子,但是我不要拼命工作就为那些东西。”

在理查德的网站上,有一个募捐渠道,大家可以自愿通过该渠道捐助费用,用于维护网站,“如果这段时间媒体报道我多,那(捐款)可能有几千元,如果没有,就是零。”

红星新闻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把研究成果编制成书,而是放在网上免费浏览,他说:“比起将它们制成书,我更喜欢看到,每天有来自几十个国家,上万人来我的网站浏览,我心里会更加快乐。” 

(原标题:还记得《开学第一课》上的“汉字爷爷”吗?67岁的他为了“汉字”仍奔波劳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