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68岁大爷做好事成习惯 就图看到陌生人脸上温暖的笑
02-20 20:21:0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毕克勤  摄影报道

一把刀对准竹板轻轻地划了过去,只听“嘶”的一声,厚厚的竹板身材一下子变薄了不少,68岁的向泽明大爷左手托起竹板放在左眼前,右眼紧紧闭上,“嗯,差不多光滑了,再打磨一下就好。”

这些做好的竹板,是为了夏天送给大家的扇子而准备的材料,“自己做,花不了啥钱,扇起来又还凉快。”正月十五这天,位于九龙坡区黄桷坪官家林的铁路职工家属楼里,向大爷正忙碌着。

这样的扇子、苍蝇拍送出了几千把了。

从15岁向泽明学会剪发开始,就把这个爱好转变成了对周围人的帮助。自那以后,做好事,就成为人生中的家常便饭,“我不图金钱不图回报,看到别个得到我一点小小的帮助,给我一个微笑,我就觉得满足了。”因为坚持做好事,向泽明大爷被九龙坡区评为2018年度第四季度的九龙好人。

做好事从理发开始

向大爷小的时候住在郭家沱附近。

1964年,他初一,学校里开起了兴趣班。“现在的娃儿可以学高科技、国际象棋,我们那会儿就学木工、缝纫、无线电、医疗、剪发、田径、乒乓球这些。”向大爷回忆,那么多的兴趣班,最终选择了剪发,“因为那会儿我们去理发,游摊的价格是1毛,理发店收1毛5,洗头1毛8,修面2毛1,学会理发以后,这钱就省下来了。”向大爷说,同学之间,彼此拿对方的头发来试手,最开始,剪的发型也让人啼笑皆非。要么一剪刀下去,这边秃了。秃了,就留另外一边吧,没想到两边都秃了,索性直接剃成光头,“试的次数多了,技术也就慢慢好了起来。”

初二这一年,楼栋有一位读高中的哥哥见向泽明剪头发有点感觉,于是挨家挨户提议每家出点钱凑起来买一把山城牌手推剪,这把价值3.8元的手推剪开启了向泽明理发的兴趣之路。

自那以后,整栋楼无论谁家有人要剪头发,只要喊一声向泽明,围裙和手推剪就准备好了,“我爸爸都说,我是钻到里头去了,太喜欢剪发了。”

免费为邻里理发  受访者供图

因为剪头发不要钱,向泽明的名气越来越大,住家附近,还有不少农民。

“有好几次,几个头发蓬得像乱草一样的农民大哥在一旁看着我,他们想来剪头又不好意思。”向泽明说,自己开口邀请了他们,那群人一下子就堆了过来。

“剪什么发型?”看眼前这个中学生模样的向泽明口气不小,农民大哥也不客气,“弟娃,剪个一匹瓦,你会不会?”

“一匹瓦吗?会!等着。”随着梳子在头上掠过,手推剪把蓬草一样的乱发剪了下去,露出了白净的模样。嘿嘿,农民大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傻笑起来,向泽明说,那个笑容自己这辈子也忘不了。

向大爷对过去经历侃侃而谈

退休后“专职”为人理发

2008年,向泽明从铁路局的干部管理岗位上退休。一次,向泽明去看自己的一位老同学。因为车祸,老同学住在了养老院,头发蓬乱一堆不说,就连洗头都成了难事儿。

“老哥哥,要不,我给你剪个头发吧!”同学的眼眶里一下子就涌出了泪水。

“那会儿我给他剪,我的眼眶里也有泪。”回来好几个晚上,向泽明都睡不着,“不行,我还是要把这个手艺捡回来。”

想到这里,第二天一大早,向大爷就拎着手推剪到附近一家养老院去找“业务”去了。“我帮你们这里的老年人免费剪头发,啥回报都不要,行不行?”

敬老院里,向大爷会和他们一边聊天一边剪头发,对于一些瘫痪在床的老人,向大爷还只能让老人们躺在床上,把头侧到外面,自己跪在地上给他们剪,“有些瘫痪太久的老人,看到新剪的发型,心情非常好。”

这家养老院一位84岁的郑爷爷就曾经拉着向大爷的手说,“幸好有你帮我们收拾一下,看到自己干干净净的样子,真的比吃药的疗效还要好。”

后来,爱心又延续到佑恩养老院、滩子口日间托老中心、石坪桥夕阳红火第二分院养老中心,这些养老院固定的老人数量总计在1000人左右,“只要有五六个人需要剪头发,我就去。”

值得高兴的是,向大爷这些年可以使用免费卡坐公交车,省了不少车钱。“以前到石坪桥,先坐823到大公馆,然后走路去养老中心,往返要4块钱车费,现在钱节约了,我还准备多找几所养老院做好事儿。”

而这些年,被向大爷推坏的手推剪就有5把之多,电推剪也有2把,都被他当作文物珍藏在家里。

做好事的工具,已用坏了不少。

做被套夹、扇子免费赠送邻居

为此婉拒女儿安排好的好地方

向大爷的家,是80年代的老房子,这样的房子阳台面积比较小,晾晒被套也比较麻烦。

一次,向大爷在杨家坪新市场看到有一种专门晾晒被套的被套夹。看到这个创意,向大爷顿时来了兴趣。也不知谁家的竹凉板不要了,被向大爷搬回了家,看到这一幕,爱人周雅文阿姨不乐意了:“你又去哪里找那么多破烂回家嘛?”

“亲爱的,你不懂!”一句甜蜜的回答,让周阿姨气也不是乐也不是。

只见一阵叮叮当当的拆卸之后,第二天上午,就见他拎着自己做的被套夹出去了。

“你要去卖钱?”周阿姨调侃他。

“我送人,我送我们这些邻居。”说完,只能听见向大爷离家的脚步声。

这些年,送出去的被套夹也不计其数,周阿姨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女儿在杨家坪买了套大房子,也为他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可最终,因为向大爷舍不得这些做好事的家当,怕在女儿家锯锯割割弄脏了女儿的新家,最终,搬了一半的家又搬了回来。

向大爷会在夏天做扇子送给大家,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向大爷送出去的扇子达9000多把。

“习惯了做好事,有大家给我的微笑,我就知足了。”向大爷说。

部分获奖证书

做好事的人必然有副好心肠

妻子希望他一直健康下去

对于向泽明大爷来说,家里的负担其实并不轻松。

在家里,向泽明老人算是绝对的顶梁柱。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生病的妻子和老丈人,闲暇的时光还要去唱歌、打乒乓球、给养老院的老人免费剪头、做扇子和被套夹……

看起来比上班还忙碌的他,觉得人生过得很充实,“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喊我停下来,我很难受。”

向大爷的家里并没有贵重的电器和物品,但为了做好事,他却很舍得置办行头:电钻、电推剪、各种配件……这些年置办这些行头花了也有1000多元,还不包括做好事花掉的车费。

对于喜欢做好事的丈夫,周阿姨也有不少的怨言:“本来可以去女儿家里挨着他们一起过日子,这样她跑车(女儿在铁路局担任乘务员)回来就不用跑那么远来看我们了,你看嘛,为了这些事儿,把和女儿在一起的好时光都耽误了。”想到这里,周阿姨满是遗憾。

“不过,没得他这份爱心,也不可能有我和我爸爸的今天,生病那么多年,他照顾我们一句怨言都没有。”周阿姨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向大爷的父母和兄弟住在袁家岗,一有空,他还会去看望他们,“这份能够端得平的爱,值得我们牺牲。”说到这里,周阿姨又幸福满满了。

对于这份不图回报的事业,向大爷希望做一辈子,周阿姨也希望,这份有爱的事业能够伴随向大爷的健康直到永久。

责编 欧鸿 审校 黄艳春 总值班 官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