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效应时代:学渣逆袭班只是粗鄙的炒作?
08-03 14:22:46 来源:长江网

近日,四川成都市民李先生看到一家培训机构的广告牌上,打出了“学渣逆袭班”的概念。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渣逆袭班”为初一到高三的提分补习班,针对英语和数学两科,覆盖单科成绩在120分以下的学生。(8月1日《华西都市报》)

“学渣”显然不能等同于“差生”,它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自嘲与变相炫耀。与其被别人批评质疑,不如放下身段主动示弱。在“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之下,主动以低姿态的方式来舒缓压力、拉低期望,成为一些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甚至成绩优异者与自我和解、与他人交流的一种策略。

“学渣逆袭班”显然没有读懂这些人的心思,将一个学习成绩还不错的群体标签化、污名化。学习动力有高低、学习能力有差异、学习成绩有好坏,这原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不过,那种只看得见少数成功者却忽视大多数平凡个体、不懂得尊重普通孩子的势利心态,让一些成绩不够理想、达不到他人心理预期的孩子们被污名化为“学渣”。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污名:对受损身份的管理》中将污名化的过程分解为贴标签、原型化处理、地位损失、社会区隔和社会歧视,被污名化的人被赋予了某种不光彩的色彩。这在“学渣逆袭班”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眼球效应时代,“学渣逆袭班”吸引注意力的,不仅在于 “学渣”一词,还在于人人都渴望的“逆袭”。为了打破“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将来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通过教育分层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成为不少人不可绕行的路径。“学渣逆袭班”说到底,就是在迎合学生和家长的成功焦虑。在巨大的建筑、穿梭的车流和拥挤的人群中,顽强地“向上爬”,成为一种普遍的利益诉求。在学生阶段,“向上爬”就体现在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甚至几层楼”,这为“学渣逆袭班”提供了生存空间。

所以“学渣逆袭班”看似粗鄙生硬,实则看透了世道人心;至于有多大的效果,显然不能只听商家自弹自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