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回家吃饭,是杨骅家由来已久的家风
11-13 07:38:0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QQ截图20181113072808_副本.png

一家人简单的晚餐,饭桌上已没有了杨骅。 上游新闻记者 张永波 李斌 摄

回家吃饭,是人间烟火的标配。

一个幸福的家,缺不了饭菜香。

回家吃饭,踏实温暖。

10月19日下午5点50分,正在和我们聊天的秦淑英接了一个电话。

“嗯,几点能到家?”

“有野葱饭,面也要得。”

电话那头,是老伴杨志刚的声音,还在主城区的他,参加完“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就给秦淑英打了电话。不仅汇报了行程,还一如既往地要“回家吃饭”。

传统

这天晚上8点过,杨志刚和大女儿杨玲回到了忠县。秦淑英在楼下,已等了十来分钟了。

看见父女俩,秦淑英立即把杨志刚手中的包接了过来。“还是吃野葱稀饭,早上压好的,今晚不吃就浪费了。杨玲不够,就下点面。”

三个人,边上楼边交谈着。

爬到8楼,橘黄的灯光,从半掩着的门缝里透了出来。拉开门,秦淑英就钻进了厨房。暖暖的粥,细细的野葱段,慢慢地拌了进去,一股清香。

95岁的刘光贞,69岁的杨志刚、秦淑英,杨玲、杨琴这对双胞胎和刚外出回家的李正琼,围着茶几。

一小盆粥就着三样咸菜,墙上的钟,提醒这顿晚饭开饭时,已是晚上8点半。

“这个位置以前是我哥的。”拿起筷子的杨玲,指了指奶奶刘光贞坐着的木凳,突然说。

是的,在一年多前,每天晚上的“团圆饭”必定少不了杨骅。杨骅驻村后,每天晚上的“团圆饭”则改在了每个周末。

回家吃饭,是杨家由来已久的传统。

这还得从95岁的刘光贞说起。

那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杨家四个孩子。杨骅的爷爷杨天奇累倒在水库大坝,家里除了杨志刚,其他三个孩子都还小。没有壮劳动力,有人建议刘光贞把小的孩子送人。“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这是我们家的孩子,不能到外面吃人家的饭菜。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才是一个家。”已经年满95岁的刘光贞,说起这段往事,一字一句,记得还是那么清楚。

回家吃饭,是要强的刘光贞,给儿子、孙子、曾孙们的叮嘱,也成了杨家由来已久的传统。

QQ截图20181113072743_副本.png

傅坝村杨骅曾经的办公室仍放着杨骅驻村工作日记本。

嘱托

1970年正月初一,回杨家吃饭的人多了一个,那就是刚嫁进杨家的秦淑英。这一年腊月初七,杨家又多了一个吃饭人——杨骅。吃饭的人在变化,1971年,杨天奇去世。1974年,杨家的双胞胎女儿出生了。

在杨志刚的日记里,他写道,“一家人三个弟妹还小,我们又增添三个小孩,共六个小孩,就只靠母亲和爱人劳动,挣得的工分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生产队的粮款的。我每月工资仅24元,除去生活最多只能剩10元钱,要支撑起这个九口之家,谈何容易。”

面对这样的困难,历史似乎又在重演,“有人劝我们把双胞胎送一个给别人喂。但我爱人坚决不同意。她说,再苦再累,我也要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爱丈夫,我决不能丢了孩子,就是饿死我们也要在一起。”日记记录了这个家的选择。

“我有一口饭吃,肯定就会给孩子吃。”久远的回忆,让秦淑英红了眼。“就像奶奶(刘光贞)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才是一个家。”这个在68岁被评为“好儿媳”的儿媳妇,和刘光贞一样倔强。

日子在走,生活要过。

在杨家,日子也是越来越好。杨志刚先后任职新生区委副书记、白石区委副书记、拔山区委书记、忠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那时候,我爸爸(秦玉林)时不时都会给我说,他说‘女儿,你要给女婿说,当局长,不要接别个东西哟。’他(杨志刚)当了副县长,我爸爸又说,‘女儿,给杨大哥(杨志刚)说,在县头去了,更莫去接别个的东西。’”父亲的话,秦淑英记得一清二楚,也谨记这道防线。

QQ截图20181113072728_副本.png

杨骅办公室,同事郑晓峰正在工作,杨骅的位置已经空了。

党课

饭桌上,杨志刚也给回家吃饭的杨骅上了一堂堂“党课”。

2003年的冬天,在忠县客运总站上班的李正琼,一天早班一天晚班。“早班要求凌晨5:30打卡,以前年轻,起床还是有困难。”李正琼回忆。

“那时候(儿子)杨涛宁还小,晚上照顾了他,早上的闹钟闹了,我和杨骅都没听到。”直到同事打来电话,“说票都检完了,怎么还没去上班。我一看都6点半了。”穿上衣服,李正琼冲出门,下楼打了车,直奔汽车站。

赶到汽车站时,“我脸滚烫,感觉好多人都看着我。”这次记忆犹新的迟到,也让李正琼有些埋怨。

“我就给杨骅说,看能不能给爸爸说说,换个工作。”

那时候,杨志刚已是忠县副县长。

当时就回复李正琼“你各人好好干”的杨骅,并没有把这件事给杨志刚说。

“他肯定不会对我提这些要求。”杨志刚对深受家风熏陶的儿子充满自信。

“你在哪个企业都一样,不就是工资稍高一些。何必要背这个骂名呢?”多年后,和我们说起这件事,杨志刚自问自答。

正如1998年2月21日,杨志刚当选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后,在日记里承诺的一样,“今天代表们选我当副县长,这是党和人民对我工作的信任,也是对我二十多年区乡工作的认同。今后,我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我一定加倍努力,决不辜负全体代表和组织对我的期望,努力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驻村

当了副县长,杨志刚的工作越来越忙,白天处理事情,晚上就看文件,“不把当天的事做完,就不回家吃饭。”这样一来,杨家的晚饭,真的成了宵夜。

家风无声。

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长大的杨骅,深受熏陶。

驻村后,杨骅回家吃饭也由之前的每天,变为每周。

“平时在村里,他一般也不会去打扰别人,自己煮饭吃。”在和李正琼的微信聊天里,杨骅经常把自己做的饭拍照发给妻子,“说请我指点。”

在李正琼指点的饭菜中,7月26日,杨骅发的三菜一汤是最为丰富的一顿。他告诉妻子,“我的中午饭充满阳光,中午有凉拌豇豆,有辣椒,有海椒炒腊肉。”李正琼回了一句“伙食不错”。

其他时候,杨骅发给李正琼的,多是一菜一汤。

“今天晚上八点多才煮的晚饭,炒个茄子,煮干饭,还有酸咸菜,还有醋汤。”

7月24日,杨骅发的文字。

25日晚上,李正琼收到的照片上,是一袋拆开还没泡水的方便面,杨骅留言说,“今晚上吃方便面。”

“他下村去,吃了三箱方便面。他说一个人的饭不好煮,也不好去打扰别人,方便面最方便。”

看着杨骅发来的一张张“菜单”,李正琼托人从石柱买了十来斤牛肉,给杨骅改善生活,“他一回来,就用高压锅压牛肉,给他补充营养。”

然而,这十来斤牛肉,一大半都还冻在冰箱里,“他还没吃完,就走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王淳 罗永攀 孔晓渝 摄影 张永波 李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