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中美中小学校长教育对话:保护好孩子的创造力 否则他们将找不到工作
11-08 21:11:20 来源:上游新闻

未来教育要关注什么?今(8)日,在重庆南开中学举行的2018“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中美(重庆)中小学校长教育对话会暨签约仪式上,来自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赵勇博士,做了题为《中美教育体制对比》的讲座。在他看来,现在的教育模式培养的是找工作的人,而AI智能时代的到来需要的是改造未来的人,因此,家长和学校要保护好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天生的 孩子“教”得越多越不好奇

中美教育有哪些共性和不同之处?赵勇既在中国和美国做过学生,也在中国和美国分别当过老师,体验过不同的教育体系。他说,中美教育体制对比,校长们应该关注的,不是过去做了什么,而要看到未来要做什么。

01_副本1.png

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赵勇博士

“就创新精神而言,人们往往认为是需要培养的。”在赵勇看来,这是传统教育的思路,即凡事都得教,教你去创新。其实不是这样的。创造力是天生的,每个人其实都有创造力,创造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

“其实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如果要找不同之处的话,那么,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孩子‘教’得少,甚至从小不‘教’,而中国孩子‘教’得越多就越不好奇。”赵勇说,关于孩子的创造力,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58%的孩子在5岁时,创造力达到天才级别,上学5年,只有32%的孩子维持创新的能力,到了15岁,有10%的人维持创新的能力。而到了44岁,只剩下2%。

03_副本1.png

“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中美(重庆)中小学校长教育对话会

允许孩子犯错误 也能锻炼创造力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很多家长成为世界上最焦虑的家长之一。”他说,中国家长普遍非常焦虑,在他们眼中,考试成绩决定了学生上哪所大学,以及他们能够从事的职业,这些都导致了“中国孩子没有机会失败”。

“其实,一个具备原谅性的教育机制也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赵勇说,学校要能够包容孩子犯错,有了错误,才能有探索,而探索的过程,就是求知欲望得到保护的过程。能够被原谅,他们才敢进一步地尝试。

创造性教育要看到每个人的个性

同样的课程、标准化的考试,赵勇说,传统教育培养的是同质化的人才,培养出来的是找工作的人。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取代了很多职业,一个样的孩子再过20年,就业将非常困难。因此,教育也应进入“革命”时期。

“未来需要的是创造性教育,而不是为了找工作的教育。”他提出,今后,整个教育最大的发展是要看到每个人的个性。家长和老师应该接受孩子的天赋所在,用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教育孩子。

赵勇打了一个比喻,“如果说传统教育是一个花园,老师是园丁,但是,园丁要如何界定花与杂草呢?我觉得,教育就应该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一个湿地,允许这个区域内具有物种的多样性。教育的未来发展要向生态学习,要培养多种多样的人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交流合作“要像重庆火锅包容融合”

对话会上,20余所中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强化双方交流合作。来自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巴蜀小学、重庆人民小学以及美方两所学校就国际化交流合作经验进行了分享。

02_副本1.png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认为,国际化交流很有必要,“南开棒球队一直都是日本、比利时等外籍教练担当,每次训练后,教练都要求队员将球棒摆成一朵花,而不是随便摆放,这些细节,也让中方教练和队员受益匪浅。”

当然,除了“输入”,南开还注重文化“输出”,田祥平还以“复活节的蛋”“涂鸦的故事”“实验用眼镜”“哈佛的女生”等小故事,讲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双方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就如重庆火锅一般,无论是清汤还是红汤,到最后都会融为一体。

重庆人民小学校长杨浪浪,讲述了20年来的国际化历程,特别是伴随着中外交流活动的加深,人民小学走出国门,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外的13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每年派老师去美国孔子课堂任教,国外的友好学校学生同家长、老师到来访问。通过这个朋友圈,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