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上游深阅读丨这个美术老师有点怪:办绘画班不教绘画 岁数不小了还叫“小田田”
11-07 08:21:4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1107065340_副本.jpg

田太权的学生“随便画”的作品。

downLoad-20181107065723_副本.jpg

△特立独行的美术老师“小田田”。

“小田田!”远远瞧见美术老师田太权,9岁的嘉嘉大笑着飞奔过去。第一次带他来上课的外公张明轶被吓了一跳,啥,孩子怎么能这样称呼老师?不过很快,他发现班里孩子几乎都这么叫。

“小田田”是一位有点“怪”的美术老师。10月末,他筹划了一场有点“怪”的儿童画展,展示学生作品,画都有点“怪怪的”。

怪画

“画的是什么?你随便想嘛”

这场“原生艺术展”位于石桥铺一家教育中心的美术馆里,将持续到明年1月底,市民可免费参观(周一周二闭馆)。展出的都是孩子们没“好好画”的作品。

一个小女孩画了三个小人,一个人的眼睛变成了鱼,一个人的鼻子和嘴连成一片,一个人的脚又变成了眼睛;旁边一幅画则显得有些“惊悚”:群山之巅,几条蛇从巨大的花盆里探出身子,张开大口;杨鑫渐画的机器人,一半穿着西装,一半是密密麻麻的电路板,这是他想象中的未来世界……

谢宛琳在纸上创造出无数个细密的小点,问她这是什么,是银河、沙漠、蝗虫?还是鸟儿迁徙?小姑娘捂着嘴笑说:“你就随便想吧……”

田太权上课时常跟学生说,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于是孩子们基本上从不打草稿,提笔就画。

“原生艺术”(ArtBrut)这个提法,源于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其特征就是具有自发与强烈创造性。田太权说,孩子们拿起画笔,不是为了功利,最大特征是“自发”和“不由自主”地画画,这是孩子自我满足的需要,而不是满足老师和家长的需要。于是,这次展出的上千幅画并没有主题,都是孩子们随意、随性发挥。还有几百幅速写本上的涂鸦,是学生们趴在地上,一边玩一边画的。

downLoad-20181107065333_副本.jpg

怪老师

“课堂上突然把衣服剪个洞”

田太权戴着黑框眼镜,穿黑白T恤,裤子上有他用丙烯画上去的鲜艳的脸谱。头顶留了一小撮头发,胡须用一根皮筋扎起来。

他很少正儿八经地上课。为了给孩子们讲解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他戴上花白的发套,穿上裙子,瘪着嘴,在脸上抹上烟灰,杵着拐杖,打扮成一位穷困潦倒的老太太,颤颤巍巍跑到街上乞讨,拍下视频在课上放给学生看。

讲解纽曼的作品时,他又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妖娆的女人,头发乱飞,扭动屁股跳舞,还一不小心露出了肚脐眼,让孩子们乐不可支。有时,他把自己的脸放进《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世界名画,有时,又变身为有弯曲小胡子的西班牙画家达利。

有一次上课,田太权在跟学生介绍巴塞尔艺术展时,突然掏出剪刀剪开身上的T恤,然后以衣服上的破洞描述起空间艺术大师丰塔纳的作品。孩子们和家长们听得兴起,也纷纷上台要求体验。于是,那节课后,好几位学生都穿着破烂的衣服回家。但丰塔纳的作品理念,却牢牢留在了他们脑海里。

田太权这种如同行为艺术一般“怪异“的教学方式,挺受孩子们欢迎。虽然有的家长旁听时觉得夸张了点,但八九岁的孩子竟能跟人讨论劳申伯格、弗里达、康定斯基、达利,在和爸妈逛美术馆时,一看到作品,对艺术家的名字就能脱口而出。

有一位10岁学生的家长说,女儿逛街看上了一件稀奇古怪的T恤,妈妈说不好看,女儿说:“哎呀,你怎么不会欣赏,这是凯斯哈林的风格!”

downLoad-20181107065404_副本.jpg

怪课堂

“不教怎么画,自己乱画吧”

田太权是我市当代新锐艺术家,也是中国早期从事观念摄影的职业艺术家,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6年前,他创办了“耳朵人”艺术工作室。

这天,他兴高采烈地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天,有一个学生告诉父母,她的画不是田老师教的。我真是无比高兴!”

在大多数家长的意识里,送孩子来就是学画画,老师就是教画画的。

“我不教孩子们画画。”他很认真地说。

“我不教画画,只是以画画为载体,强化艺术启蒙,提升观察、想象、逆向思维和创造力。所以,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创作,让他们在特有的艺术氛围中,自己去感悟和摸索。”

田太权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绘画及技术只是一个载体。现在很多传统培训学校,不遗余力安排素描、速写、水彩、油画等专业课程,至于艺术是什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却很少考虑。于是,他提出拒绝美术基础训练,让孩子自由画画。

画什么,用什么方式画,由孩子自己决定。

学生来上课时,会被告知“随心所欲乱画吧!画自己喜欢的吧!”

孩子们起初还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习惯了老师布置画什么。但很快,孩子的天性被释放出来,天马行空地画起来。“老师所做的事只是个别有针对性地引导,但绝不主导。”

他认为,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不需要基础训练,同样能创作出让成人望尘莫及的作品。美术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发现、挖掘、提升孩子的天赋,让每个孩子通过画画学会观察与思考。downLoad-20181107065349_副本.jpg

怪思想

“儿童画最忌把啥都画得像”

要如何画一只猫?

田太权看过有的老师教孩子们画猫,画出来的猫都一个模样,只是背景颜色不一样。他觉得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为什么要让孩子画统一标准的猫呢?

田太权的学生们画的猫,有的猫拿着猎枪叼着香烟,穿着打补丁的裤子,有的猫和冰棍一起跳舞,有的猫为了捉到一只虫子,跳过巴黎铁塔和埃及金字塔,有的猫长出手和触须,身子却是一架钢琴……

36岁的雍女士看到这些猫,非常有感触,儿子桐桐3岁时,照着家里的猫画了一幅画,家里老人看到后说,这是画的猫吗,一点都不像啊,怎么连尾巴都没有啊?

桐桐从此对画画产生了抗拒心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再拿起画笔。

在每个孩子眼中,猫的性格不同,习性不同,他们看猫的角度也不同,画出来的猫又怎么会是一个样子呢。

田太权极力反对“样板画”“模式画”“包办画”。他教学生时,有个环节叫做“改变绘画”,鼓励孩子们不断把一个东西变成另外一个或多个东西,“这样做的本质就是发散、逆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downLoad-20181107065356_副本.jpg

怪孩子

“画魔鬼和死亡是探索未知”

展览上的这些画大都光怪陆离,天马行空,很少有一张“规矩”“老实”的。

为什么孩子们总喜欢画“怪物”?田太权说,孩子们通过画画发明的“怪”是创造力的开始,所谓的“怪”,就是超越认知的事物。“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艺术大师等,在当时看来,都做了‘疯事’,可正是他们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田太权认为,很多家长只是满足自己的审美,看不懂就斥责孩子,这是以“美”的名义扼杀孩子对未知探索的天性和创造力。

一个叫赵怡凡的小女孩画出有点特别的彩色房子,她说这是坟墓。田太权也很惊讶,竟能把坟墓画得如同童话一般的梦幻!原来,她并不觉得坟墓阴森可怖,亲人或者自己,很多年以后死去,都会“住”在那里,那为什么不让它们变得漂亮一点呢。

孩子为什么会喜欢画魔鬼,死亡,这些看似可怕的东西?

田太权认为,艺术是表达方式,如果把画画的自由还给孩子,就会发现,孩子往往喜欢画未知的一切,包括魔兽、冒险、死亡等,这是人类的基因使然,包含着对未知的渴望、恐惧、想象等情感,并不是心理阴暗,而是自然流露,恰恰是孩子们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开始。

新闻纵深

儿子7岁就办个展从小也没正统学画

田太权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专业,多年在专业院校设计、摄影、油画专业任教,但他不让儿子接受正统美术教育。

现在,18岁的儿子田地,比他拥有更多“粉丝”,是从小被称为“神童”“天才”的小画家。小时候也并未学习素描和临摹。田太权告诉儿子,爸爸不教你画画,我要教的是让你如何把看到的、想到的画出来。如果眼睛看不到,心里也不想,就自己在纸上乱画吧。

在父亲鼓励下,田地7岁就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个展,在全国青少年书画比赛中拿了金奖,9岁成为法国大使馆特邀艺术家,多次参加国内外慈善拍卖,出版《蚊子也会做梦》作品集。他用炳烯和马克笔在油画布上作画,画的内容千奇百怪。

有人说田地是不可复制的,田太权偏不信。“我发现,在画画方面,凡坚持下来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可以和田地一样,随手可以画出让人不可思议的作品。”

有人赞有人批

说他培养出了小恶魔

对田太权独特的教学方法,网上赞赏的很多,批评的同样很多。

在田太权的公众号上有这样的留言,“为什么不能像学书法一样先学基础,比如画鸡蛋画人像,再追求个性化。”甚至有人直接骂田太权是恶魔,培养出了一批小魔鬼。

对于这些质疑,田太权都是一笑置之。

甘肃庆阳一位校长看过这些画以后惊呆了,这是孩子画的么?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今年国庆节,全国各地有100多名美术工作者来到重庆,听田太权讲课。

现在,田太权觉得非常幸福,因为每天都忙于孩子画画的小事,但他又觉得这是在做一件最伟大的事——改变每一个孩子,包括每一位孩子的家长。

新闻面对面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为什么会反对儿童美术教学中的素描、写生、临摹、速写教学?

田太权:这种基础性教学是建立在强化“标准”基础上。孩子太小,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认为,画画就是简单地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真实地用画笔呈现出来,甚至把老师的范本作为标准,这样艺术活力就死了。今天的艺术,思想是第一的,手段是第二的。不能把手段变成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牢笼。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那如何评判孩子的画好或者不好呢?

田太权:对于画画,最重要是保护他们的天性。画画没有“标准”可言。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你的目标是什么?

田太权:改变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认知能力。让他们的格局、眼界及自信心,都与众不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