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行进中国·遇见改革丨一份“生死状”,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听72岁老农摆农民和土地的故事
10-01 20:01:16 来源:上游新闻

开栏语>>

2018国庆黄金周,无数人选择了旅行。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去遇见,在路上遇见美景,在旅途中享受美好……正如歌德曾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2018,又正值改革开放40年。

40年的砥砺前行,40年的不懈奋斗,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被创造,被无数人在旅行中遇见。而这些创造中,离不开一个又一个平凡可敬的人们。

他们可能是农民,可能是出租车驾驶员,可能是曾经的邮递员,也可能是一个个体户……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小人物故事,推动着改革开放扎实前行,他们或许都会在你的旅行中被遇见。

关于遇见的人、物、事、情,便是我旅行的收获,旅行路上的遇见,更是一种见证,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国庆之际,我们策划推出“行进中国·遇见巨变——改革开放40周年国庆特辑”专题。我们会用相机和文字记录遇见的一个个小人物故事,不为别的,只为展现40年的平凡人们的美好与幸福,鞭策我们一如既往,以改革迎接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downLoad-20181001200119_副本.jpg

△罗太恒现在的“乡村小别墅”


downLoad-20181001200115_副本.jpg

△40年前罗太恒家的老宅

地点:重庆市江津区龙华镇双溪村

人物:罗太恒

时间:2018年10月1日

今天是国庆黄金周第一天。中午,在双溪村巴渝新居旁,不远处就是一栋小楼。小楼的主人罗太恒,提着一框子玉米、谷子出去。10分钟后,他从青杠林里回来,提着满满一篮子鸡蛋。

“国庆节,很多城头的人要回我们乡坝头来耍,好几家人已经提前打电话给我,说要来买鸡蛋了。”罗太恒今年72岁,身体还非常硬朗。

2016年,老爷子和几个亲戚朋友联合成立了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周边一些农户的土地种植富硒水稻,再加上自家屋后的林地,散养乌鸡。如今,合作社的业务也算是走上正轨,生活亦有滋有味。

downLoad-20181001202854_副本.jpg

△罗太恒正在喂鸡

“生死状”与罗太恒的青春遇见

downLoad-20181001200127_副本.jpg

downLoad-20181001200149_副本_副本.jpg

△罗太恒的林权证

农民、土地……他们俩可谓是亘古相依。而40年前,18个农民的一份“生死状”,不仅迎来了改革开放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也让无数人与美好幸福相遇。正如我们2018年10月1日遇见罗太恒一样,聊起这事,罗太恒的笑容弄得整张脸都被皱纹覆盖了。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这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1982年1月1日,党中央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伟大祖国也因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今年72岁的罗太恒,那时候正值青春年华,用当地的话说,“时候生得好,赶上了农民最盼的东西,我们那时正是个嫩牛儿,巴心不得这样干。”改革的实事也确如罗太恒所预想的那样,土地包产到户了,温饱解决了,生活一天天富足起来了。

当初那份冒天下之大为的“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40年过去了,因为这项改革,万千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或许在你的旅行中都已遇见。

分到土地后睡不着,半夜跑去地里看

downLoad-20181001200138_副本.jpg

△罗太恒世代居住的乡村如今成为游人青睐的好地方

“你看看,我们现在流转这些土地,以前都是集体的。”罗太恒一边指着一座座小山一边说。40年前,发生在中国农村的那一场伟大的变革,从安徽的小岗村也影响到了彼时的江津。

“1980年春的时候,生产队的土地下放到每家每户。”

“分到土地后,整个村里的农户都兴高采烈的。”

“有人分到土地后,睡不着,半夜都去土地里看。”

……

可能是担心我们质疑他回忆的这些场景,罗太恒又一次一本正经地说:“这一点没有夸张,全是我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的……”罗太恒极力想证明他所遇见的那些场景,“有人手捧着土地的承包证,听着水田里潺潺的水流声就是一种心享受,就看到了希望。”

罗太恒清楚地记得,就在那一年,自己家分得了一亩多水田,到了秋天收割了1000多斤水稻。“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老爷子说,这些水稻,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是够了。

再加上承包的土地种玉米、小麦、红苕,收成好了,日子就慢慢好了。

更令农民高兴的是,2006年,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延续2600年的传统税收——农业税,这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开启了农村农业农民“三农”课题改革新发展。

乡村振兴让农村更漂亮农民更滋润

“日子真是越来越好。”罗太恒说,年龄大了,一辈子在土里刨食的自己也打算退休,到城里和娃儿一起生活颐养天年。但是最近几年,农村政策越来越好,还是离不开农村这片土地。

罗太恒说自己72了,已经老了,但改革的伐没有停歇。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再一次迎来了新的机遇。2018年1月,同样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这是农村、农民的新希望,是他们的未来。”罗太恒指了指在堂前嘻嘻的儿孙。其实,罗太恒虽然岁数大了,但却没有停息。源于江津区这些年发展富硒产业的大背景和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这有助于集约化、规模化利用土地,实现农业现代化经营。

downLoad-20181001200200_副本.jpg

△罗太恒流转土地养起了土鸡

downLoad-20181001200123_副本.jpg

△罗太恒的土鸡养殖场

和城里的几个娃儿商量,再和村里的几个亲戚一合计,罗太恒成立了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老爷子说,合作社流转了些土地,借助富硒产业的东风,种植起了富硒水稻。同时,将原本空闲的半匹山青杠林围起来,专门引进了600只乌鸡苗,发展特色养殖。依托江津区富硒品牌计划,老爷子家的富硒大米价格是以前好几倍,富硒鸡蛋也卖到3元钱一个。“你不要觉得贵,城头好多人来耍的时候都抢起买。”

downLoad-20181001200142_副本.jpg

△机械化耕作

老爷子如今年纪大了,插秧收割都用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现在每天就喂鸡捡鸡蛋,呼吸着山里的空气,真是一种神仙的享受。”罗太恒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土地承包年限再延长,这让像他这样的农民更安心、更有信心。

说话间,院子里传来几声狗叫,有人把汽车开到家门口。“老大爷,听说你这里有土鸡蛋哈。”“有到是有,只是你啷个晓得的呢?要预订了才吃得到哦……”

罗太恒一家只是我们在乡村旅行中遇见的万千中国农民之一,他们的生活更有滋味,农村也因为改革开放、乡村振兴而更美丽,引得无数像我们一样的游客去遇见美丽乡村。

上游新闻记者 罗永攀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