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游子回家庆丰收!5万人欢聚在梁平 现场弥漫浓浓丰收味
09-24 06:52:3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0924065725_副本.jpg

草把龙展演 黄梦云 摄

昨(23)天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至少5万人欢聚在位于梁平的主会场。

31岁的罗明是其中之一。他已随父亲落户城里,24年未回过梁平礼让老家。当天,他领着一家四口专程回家庆祝,所到之处满满的惊喜。

重庆晨报记者看到,在安胜镇双桂田园·万石耕春景区的主会场,从入口处以瓜果布置的晒秋景观,到全场的活动设计,无不洋溢着浓浓的丰收味。

“幸亏这次回来了!”

到达现场刚下车的那一刻,不少人都被入口处的瓜果布置惊呆。各式各样的水果、蔬菜,被装在传统手工编织的簸箕、箩筐、拉车等农具里,营造出丰年丰收的气氛,引围观人群驻足拍照。

“这个就叫晒秋。”罗明带着一家四口专程从沙坪坝赶来,他以前在网上看过老家梁平的晒秋场景,勾起他内心深处的农家记忆。

罗明的老家在梁平礼让,父亲以前也在家务农。后来到主城打工,又自己开始做生意。罗明7岁时,就随父亲到城里生活,对于农村的一些记忆很模糊。

父亲是家里独子,没有其他兄妹,所以很多年都没回来。“从来没见过这么大阵仗,算下来24年没回来过。”他一脸激动地告诉重庆晨报记者,“幸亏这次回来了,赶上了!”

用他的话说,这里的景观是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令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现场的一个高高耸起的“塔”。

他说的这座“塔”有12层,每一层都是不同的果蔬,有南瓜、黄瓜、冬瓜、胡萝卜等,塔心中间是扎的稻草。看上去,足足有两层楼高。

“土味”活动趣味多

当天在现场,稻田摸鱼的游戏,让不少人不顾形象地往田里冲。

“这个游戏我没有耍过。真的想冲下去!”罗明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他六七岁的时候,经常和大孩子一起拿个挑土用的竹篾筐,在齐小腿深的水里抓鱼。

根据活动设计,在抓鱼过程中又会倒进一桶鱼,尽可能让抓鱼的尽兴。每次倒鱼的时候,不少人冲进田里抢鱼,但徒手抓鱼确实需要技术,有的空手而归,技术好的能抓到十来条。

比较新奇的是,当天稻田里还搞起了拔河比赛。30个大汉在稻田里被分成两组,一个农民队员为了稳住队友拉过来的优势,将绳子捆在身上几乎躺在稻田里当固桩。

“起码30年没有拔过了。几十岁了,还能跟小娃儿一样耍一下,想起都笑人!”参与决赛的谢际润说。

当天,现场还举行了集体挞谷子、舂米、打糍粑等“土味”活动,浸润着浓浓的乡村气息。

草把龙成全场亮点

当天庆祝活动中的节目表演,全部在稻田里进行,舞台被金黄的稻谷包围。

表演节目中,开场上演的多条舞动的草把龙,成为舞台上的亮点之一。据说,草把龙起源于梁平礼让,也就是罗明的老家。

在主会场的入口,也有一条巨大的草把龙,摆设在路的一侧。最近几年,草把龙表演在梁平越来越盛行,甚至一些商业活动都爱请草把龙祈福。

“草把龙是源于梁平县礼让镇的民间祈雨民俗活动,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贺志灿说,就是用稻草扎龙头、龙身,今天舞动的8条草把龙一群人扎了一个多月。

贺志灿10岁时,就开始和父亲学扎草把龙。在他小的时候,草把龙经常还在田里舞一舞,可后来慢慢地走向濒危。

“现在终于救回来了。”说起这事,贺志灿一脸的自豪,他说现在学校还教学生舞龙,当天的表演主力就是一群高中生。

在舞龙仪式中,体魄健壮的成年男子三五一群随性舞动着草把龙,老人、妇女和小孩则挥动木瓢向草龙身上泼水,给草龙润身,意在唤醒卧龙,祈求卧龙飞天降雨,保一方风调雨顺。

如今,这一民俗逐渐演变成为梁平民间祈福娱乐的民俗活动。2009年,礼让草把龙习俗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