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上游深阅读丨大山深处的脆李“龙兄虎弟”:豪宅重要,治病救人更重要
06-26 06:15:1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巫山脆李,一年产值数亿元计,又被称为“金果果”,带动无数人脱贫致富。脆李成了“金果果”,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努力,离不开果农的辛勤耕耘。今天,我们带你走近一对种植“金果果”的“龙兄虎弟”,用他们的经历还原“金果果”让山村富起来的故事。

“龙兄”名叫王恩海,今年65岁,现在他每年能凭“金果果”增收10余万。最近在老家曲池乡权发村6组建了一座“豪宅”,有落地大玻璃窗,耗资35万,他说,要忙好了“窝里事”,才能更全情投入“坡里事”。

“虎弟”的名字,叫作王恩龙,今年47岁,也是脆李种植能手,所种脆李品种优良,连枝丫都能卖钱。王恩龙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权发村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尽管脆李挣到的钱是乡村医生收入的几倍,他仍觉得脆李只是副业,正职永远是治病救人,“无论在田里多忙,一个电话来了,就要先去解决病人的事。”

窝里事(建房)、坡里事(种植脆李)、村里事(乡村医生),事事关心。“龙兄虎弟”好样的!

龙兄:

种脆李年入10万,花35万建豪宅

downLoad-20180626061857_副本.jpg

姓名: 王恩海 年龄: 65岁 有脆李: 四五百棵 感言: 把窝弄好,在坡上更有劲!

在和王恩海见面以前,很难将脆李种植大户、脆李种植能手跟一个65岁的老翁联系起来,见面的时候,稍稍觉得有些意外。

65岁的脆李大户、能手

6月24日上午11点过,巫山县曲池乡权发村,绵延数公里的数十辆收脆李的车已渐渐散去,这些当日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脆李,在当天就要被运往重庆、武汉、成都、陕西,出现在顾客面前时,“原则上不过夜”。

“您好,王恩海是谁?怎么找到他?”

“我就是,你们找我呀?”

戴着草帽,背着一个瘦长的竹制“囔囔背”,背篓里是肥料,背篓上则挎着一把挖锄,衬衫显然被打理过,褶皱甚少,双肩的位置很脏,泥垢和汗渍很凶猛,洗也洗不掉。老人的眼睛很小,不过精神矍铄,说起话来笑眯眯的。

王恩海说,他背篓里的肥料,是给小树苗的,成熟的脆李树上肥和追果肥的期限已过,除了静待果实成熟,似乎也没有更多需要做的。在果园的一侧,王恩海又增加了一批小树,树苗长势蛮好,这显然与精心照料离不开。

王恩海现有成熟的脆李树四五百棵,他粗略地算了一下,“只要天气可以(指不遇到冰雹等极端天气),今年收入上10万不成问题。”今年初,一个农业公司的小伙到王恩海的果园看了,很满意,一口气将全部脆李包了。“不得了。”

35万打造豪宅

权发村6组,不少人都在搞建设、建新房。

王恩海的“豪宅”就是其中之一,两层楼,落地大玻璃窗,各类装修材料用的都不赖,还安装了空调。从窗口,就可看到巫峡群山和郁郁果园,有点度假别墅的味道。

王恩海介绍,房子装修即将告一段落,已花费35万元:“我想着是自己住,什么都不要搞得太撇(差),材料什么的都尽量用好一点。”这些钱,都是他种脆李自己挣的,“儿子在成都工作,(种脆李)全靠我们老两口”。

老两口的老房子,就在这处“豪宅”的不远处,土墙外被刷了白色的石灰,它已经伴随王家人三十多个年头了。“遇到下雨天气,难免有地方要漏雨。我想着,怎么样也要把窝弄好,忙地里的事情时,更有干劲!”

事实上,王恩海在巫山县城也有房子,因为种脆李,过去的时间少了,去年起,他决定将权发村的房子“鸟枪换炮”。

翻番的产值

打小开始,王恩海就跟脆李打交道。

不过,那时候脆李卖不起价,是被村民视为“天边地头”的一样吃食,在不耽误种庄稼的情况下,作为小孩的零食种着。

恰好听说记者是湖北人,他的话匣子就此打开了,“早些年,我们的脆李就是卖到你们湖北去的”。脆李卖不起价,却很受外地人的欢迎,王恩海跟车去湖北卖过货,印象相当深刻:“如果人不够列巴(厉害),别个不得排队,只疯抢,到头来收不到钱。”

王恩海的记忆里,脆李“卖得起价”要从2010年说起,“这与政府重视分不开,帮助了我们很多,市场也变得好起来。”他说,那几年,自己家的产量、产值都是翻了番地增长。

“最开始,只挣得到两千多,第二年四千多,第三年一万一,然后两万多、六七万、七八万,再后来十多万……”王恩海说,这段经历有点“神奇”,却在真实发生着,也给他的家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搁在以前,在县城买房、在老家建房,这事不晓得要多少年!”

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王恩海介绍,去年,巫山县城好质量的脆李要15元一斤,有人跟他感慨“比猪肉还贵!”他回答:“可不是嘛!但是你不愿意割一斤肉,更愿来买我们的脆李!”

虎弟:

乡村医生兼职种脆李:救人永远第一

downLoad-20180626061904_副本.jpg

姓名: 王恩龙 年龄: 47岁 有脆李: 200多棵,其中一百棵左右入选“巫山脆李优树” 感言: 靠兼职脆李致富,病人有需求不去就对不起职责

王恩龙今年47岁,是权发村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他“子承父业”作为乡村医生为村民服务已经二十多年,从21岁独立开下第一方药单开始,他始终觉得“救人是第一位的,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职责”。

兼职种脆李,收入比村医高

“巫山脆李优树,编号2103号,巫山县果业局”。在王恩龙的脆李园里,这样蓝色的标牌到处都是,行内人都知道,这玩意儿是果树的“身份证”,嫁接时,枝丫都可作为良种卖钱。这是技术人员对他果树种植技术的认可,乡村医生种脆李也是一把好手。

王恩龙共有200余棵,其中编入“巫山脆李优树”的就有100棵左右,这还不包括还在成长之中的小树(有望长大后继续入选“优树”),这样的比例,并不亚于专门种脆李的哥哥王恩海。

王恩龙种脆李,纯是源于“整点兼职”的想法。2000年之初,他已是权发村乡村医生的主力,乡村医生的收入,对一家老小的开销来说,有点捉襟见肘。王恩龙也种庄稼,作为家里的补贴。

为何选择种脆李?王恩龙介绍,他主要是觉得自己家的土地资源适合种脆李,而且脆李的管护相比于庄稼,更“撇脱(方便)”,方便自己完成主业(乡村医生)的日常职责,可“两全其美”。

他没有想到,有一天,兼职会比正职更能来钱。以现目前的情况为例,乡村医生一年的基本补贴4800元,加上各类其他补助,年入万余元;但仅凭他的百棵优质脆李树,一年收入三四万不在话下。

这一情况出现的时间,跟哥哥王恩海靠脆李挣钱的时间相近。

探索脆李技术

巫山脆李质地脆嫩、个大皮薄,品质在众多李子中脱颖而出。

最开始,并非所有种在巫山境内的李树都有如此品相,优种的出现,离不开研究人员及种植人员的探索。脆李可以种植在海拔175米到1000米的中山带,种植面积广泛,起初,很多人都是“重栽轻管”,把树种下了事,不管护,也不清楚能挣多少钱。

也许是医生这个职业,让王恩龙偏“技术流”。

他发现,施肥的量、时机都会对李树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施肥适量为宜,施多了,树就死了;打枝不打枝对果子的大小影响也很大;夏天李子成熟,采摘的时机要拿捏好,绝对不能在高温的中午采摘,保存不当的话,脆李可能就“馊(变质)”了。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探寻大自然的秘密,控制肥料、时机、温度、枝丫的疏密,才结出理想中最可口的果子。王恩龙形容那个过程“跟医生攻克一个病症差不多,需要洞悉常识、原理,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药到病除’。”

治病救人永远排第一

相比于脆李让人致富,乡村医生的收入并不能让王恩龙在物质上得到更多。

种脆李、乡村医生,哪个是正职,哪个是兼职?王恩龙想了很短时间,回答的声音很响亮:“脆李是兼职,村医生为主!”

作为土生土长的权发村村民,他永远记得从父亲手中接过药箱时,那一种持续至今的自豪与使命感。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后,他通过培训考取了相关资质,从未间断地为村民服务了二十多年。

村卫生室就位于村委会的一侧,一方小平房,能治的都是些小病,例如感冒发烧、风湿关节炎,如有急重病症,就需要马上和120联系。相比于在卫生室应诊,王恩龙更多的是接到村民的电话,就骑上摩托车出诊,“村里人都知道我的号码,24小时随叫随到!”

王恩龙觉得,(随叫随到)这一点是自己的基本职责,“即使是在田里(种脆李),再忙都要第一时间去,因为治病救人才是排第一位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