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我们不一样!重庆美女迷上吹唢呐,如今已是非遗传承人
04-23 13:23:00 来源:上游新闻

nEO_IMG_11.jpg

△姚博文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小湖边上的黑天鹅慢摇摇地晃着……而在小湖边的亭宇旁,一名女孩儿蹲在地上一边闻着花香,一边用双手将怀里的东西护住。这是她的宝贝——唢呐,从11年前接触唢呐到现在,她从害怕到成长,又从成长到担当,如今,她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也是巴南区一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

一次小学毕业演出,从此与唢呐结缘

尽管下着绵绵细雨,但姚博文还是早上六点就等候在巴南区南湖多彩植物园。

“在演奏唢呐之前,需要试音,小湖这么美,让我想起了以前,我想在这里表演一次。”看着眼前的景象,让姚博文又想到了自己与唢呐结下不解之缘的往事。

2007年,全国著名唢呐演奏家罗庆忠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巴南区演出。机缘巧合,刚作为爱好学习两年葫芦丝的姚博文与同学们同台表演了自己的小学毕业节目。却不知,姚博文的葫芦丝表演天赋与独特的乐感却打动了罗庆忠,罗庆忠找到姚博文的父母,最终带着姚博文踏上了一段11年的师徒“乐”程。

每天用8个小时来练唢呐,对于小学刚毕业的姚博文来说是家常便饭,在她心里,罗老师是非常严厉的,无数次严格地练音、专业知识传授、指法掌握、音乐节奏,姚博文说,自己做梦都能梦到。

“但在生活中,罗老师又是亲切的。”罗庆忠家住南岸区,姚博文家住巴南区,姚博文上学的时候,罗庆忠就自己来到巴南区给姚博文上课,罗庆忠忙的时候,姚博文就自己坐着公共汽车去南岸区找罗庆忠。“不管学习中多么严格,但学好了之后,罗老师还会带我去吃好吃的,买好玩的玩具给我,潜移默化地引导我该去做一个怎样的人。”

说到这里,姚博文很伤心,她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自己的罗老师,去年已经去世了。

“也许老天觉得罗老师真的是一位好老师,他是在去年9月10日去世的。”罗庆忠去世当天,正好是教师节,姚博文从北京坐飞机赶回重庆送了自己恩师最后一程。

“我希望我的实力、我的心境慢慢地往着罗老师的方向努力。对我来说,他是一名唢呐的老师,更是人生路上的恩师。”

nEO_IMG_22.jpg

从放弃到磨破牙,只为证明自己不一样

“唢呐的学习,是一个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静下心的细活。”

学习唢呐,对于刚上初中的姚博文来说,更多的是三分钟的热情。每天八个小时的练习时间,“偷走”了自己太多的玩耍时间,于是,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她开始了悄悄地偷个懒,又“狡猾”地迟到一小会儿。姚博文的母亲马云春说,女儿学习唢呐前两年自己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我想有更多玩的时间。”马云春也生气地告诉女儿,“你不好好学就不要学下去了。”

令马云春想不到的是,女儿突然又开始变得自觉,每天按时练唢呐。在家里,早上天不亮,又跑去阳台练音去了。姚博文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是同学的质疑声,让自己突然不愿意放弃了。

姚博文说,读初三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一些同学的闲言碎语,“姚博文,你真要吹一辈子唢呐?”“你们看那个吹唢呐的,还真以为自己可以吹一辈子吗?”

同学的这些话,刺痛姚博文年幼却又不妥协的心,她告诉自己的同学,“我就是要吹一辈子唢呐,我还要吹很好,走着瞧!”从那以后,姚博文不再需要母亲时时刻刻的叮咛,开始自觉认真地练习唢呐。

“女儿好像不一样了,我们当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觉得这个孩子慢慢长大了。有一种配合唢呐演出的工具叫口哨,要用一种铁皮工具顶在嘴巴里,女儿当时为了练习,经常把自己嘴里弄破弄出血,让我们很心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姚博文通过不懈努力,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并且由著名唢呐演奏家石海彬授学。通过大学期间更加专业系统的学习,2016年,姚博文报送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此期间,2014年,姚博文还代表学校在政协为国家领导人举办的新年茶话会表演,2015年多次随中央民族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现在,姚博文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要让自己的水平和心里对唢呐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将来将这些都带回自己的家乡巴南区,作为非遗传承人,也希望将这些文化越传越远。

巴南区海拔千米之上的山顶上,雾锁深山,细雨绵绵。上游新闻记者跟随姚博文来到一处小湖旁。面对莽莽群山,姚博文又拿起心爱的唢呐,吹奏出一段又一段动人心弦的歌谣。

新闻多一点>>

首批23名“洋青年”拜师8位非遗传承人

nEO_IMG_55.jpg

△22日,“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8个国家的外国朋友开始了在巴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非遗传承之旅”。

4月22日,重庆市巴南区南湖多彩植物园内,2018“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当天,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越南、孟加拉、贝宁、埃塞俄比亚、博兹瓦纳八个国家的外国朋友,集体向8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行拜师礼,开始了在巴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非遗传承之旅”。

23岁的俄罗斯小伙王珂最爱古筝,已经来重庆2年了,他说:“我最爱中国的古筝,第二爱重庆的火锅!”

据了解,巴南区拥有3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众多精彩的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十分璀璨的明珠。像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姜家舞龙、巴文化传说、鱼洞乱针绣等,都是非常优秀的非遗资产。近年来,巴南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大力保护,又创造性传承。目前,已有2个项目成为国家级非遗,11个项目成为市级非遗,56个项目成为区级非遗。

文/图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