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师早出晚归难陪儿 父子俩靠上百张留言条交流
10-23 07:37:32 来源: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消息,儿子浩宇已经11岁了,今年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在儿子的成长面前,父亲张君深感自责。常年担任高中班主任,繁忙充斥着他早出晚归的日常。出门,儿子还未起床,回家,儿子已经熟睡。陪伴,少之又少。

总是见不到父亲,却又有太多的心里话要跟父亲讲。渐渐懂事的浩宇开始用留纸条的方式与父亲对话。他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门口或留在茶几上。回家的张君也会在出门前给儿子留下他的回复。小小的留言条,串起了两人的父子之情。慢慢地,这也成了他与儿子间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

 

留言条

11岁儿子和教师父亲的交流纽带

刚刚送走了一批高三学生,张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高中教学。换句话说,忙碌的日常再次重启。

他是温江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常年兼任着班主任一职。今年高考,他的班级全都上了本科线,48人中有44人上了一本线,全省第一封高考通知书的送达对象,就正好是他班里一名通过飞行员招考的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张君有足够的理由自豪。

然而,作为一名父亲,他又深感自责,“父亲的角色是缺位的”。儿子浩宇今年11岁了,已是一名六年级学生。但由于常年担任高中班主任,早出晚归的张君与儿子相处的时间实在太少。“我早上7点就要到学校,晚上要等学生下了晚自习才能回去,有部分住校生还要去看看就寝的情况。”张君说,除了短暂的周末,平时儿子的时间几乎与自己碰不到一起,“我出门的时候他还没有起来,回来的时候已经10点了,而我们要求他8点半就要上床休息。”

作为老师的张君,太明白儿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小孩子都希望能够随时见到爸爸妈妈,希望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们也会跟同班的小伙伴们去比较,他会觉得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爸爸的陪伴,但很多时候,却见不到自己爸爸的身影。”

可儿子有时候又太想跟父亲交流。

4年前,浩宇开始与父亲写纸条交流。他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高兴的不高兴的,埋怨的关心的,新鲜的有趣的,甚至自己会做不会做的数学题,都会写在纸条上,贴在进出的家门前,或者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张君也会在下班回家或出门前,仔细看着儿子的留言,然后认真地回复。

至今,父子俩交流的纸条已经过百。张君也在一次次的留言往复中,感受着儿子偶尔的情绪和渐渐成熟的成长。

 

有紧张

儿子留言“老师不喜欢我”

——留言摘选:爸爸,老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老师。

浩宇留给父亲的第一个纸条是在二年级时。跟大多数小朋友一样,他们课堂活泼,对老师抛来的每一个问题都想举手,获得答问机会,在同学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可浩宇却被老师无意识“忽略”了。

“其实小朋友上课和高中生上课是不一样的,小朋友面对老师常常是齐刷刷地举手,但老师又不可能抽每一个举手的孩子来回答,而高中生则会显得‘低调’。”作为教师的张君这样看待儿子被“忽略”的问题。

但年小的浩宇却不这样认为。“爸爸,老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老师。”一天,浩宇在客厅的茶几上留下了一张小字条。看到纸条的张君先是一阵惊喜,他觉得儿子能够主动与自己交流了,但在了解到儿子的缘由后,又觉得特别紧张,“虽然年纪还小,但他肯定是思考了很久,一定是他真实的想法,他一定会觉得为什么抽别的同学回答问题而不抽他,这样儿子误以为是老师可能不喜欢他。”

“他是希望爸爸能够知道他的内心想法,或许也是在寻求爸爸的帮助。”张君意识到这个小小纸条的重要性,如何自然地帮助孩子而不会显得刻意,成了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第二天出门前,张君先是在纸条上给儿子回复“老师肯定是喜欢你的”来安慰儿子,之后又给儿子支招,先听别的同学怎么回答,仔细思考,再到大家都不举手的时候,自己来补充回答。

张君的努力有了效果,之后儿子主动汇报了自己的状态,不仅说老师喜欢自己了,对于相应的学科也有了兴趣。

 

有埋怨

亲子朗读,儿子说“可惜您当时不在场”

——留言摘选:爸爸:今天在学校里,我参加了“把我读给你听”的朗读活动,老师夸我朗读得很棒,大家都为我鼓掌,可惜您当时不在场,如果您也听了,一定会为我的表现骄傲。

另一次让张君感到愧对儿子的,是来自儿子的一次“埋怨”。就在今年上半年,儿子学校组织了一次亲子互动的朗读活动,活动之前,浩宇就曾早早地给张君提醒一定要一起参加。可是,高考前的张君实在难以抽出身来,这次朗读活动,最终没能去成。

浩宇只得独自上台。那天,他表现得特别优秀。回到家后,他给爸爸留下了一张字条——爸爸:今天在学校里,我参加了“把我读给你听”的朗读活动,老师夸我朗读很棒,大家都为我鼓掌,可惜您当时不在场,如果您也听了,一定会为我的表现骄傲。

晚上10点,忙完学校的事情后,张君轻轻地推开家门,坐到了沙发前。因为儿子还小,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张君和爱人给儿子提出的要求,是晚上8点半就必须上床睡觉。当晚,看着已经熟睡的儿子,坐在沙发前的张君一阵自责和愧疚,这次活动自己真该赶去现场。

“这看起来是儿子给我汇报他的优秀表现,但其实不然。”看着“老师夸我朗读得很棒,大家都为我鼓掌,可惜您当时不在场”的字眼时,张君说,“你看,大家都在夸奖我,但自己的爸爸却没有看到,他会很觉得很遗憾,其实也是一种埋怨爸爸没有去。”

可高三的工作,张君又实在无法放下。这么些年来,张君几乎没有参加过儿子任何的户外拓展活动。甚至连家附近的国色天香游乐园也极少带儿子去。直到今年学生高考后,张君才有时间接送儿子上下学。但假期过得太快,新一届的高中班级再次开学了。

 

有关心

担心爸爸身体 儿子留言“不要太过劳累”

——留言摘选:爸爸:妈妈说您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身体是第一位,您每天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太过劳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君发现儿子变得懂事了,比如学会理解生活的不易,学会主动关心父母了。他在留言条上看到了这些喜人的变化,并向记者回忆起去年底的一个冬夜。

那天,当他处理完所有学生事务下班回到家时,茶几上放着的这张小纸片让他产生了一种想哭的冲动,纸条上面,儿子用端正的楷书写道:“爸爸:妈妈说您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身体是第一位,您每天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太过劳累。”   

“眼泪在打转。”在妻子看来,这是他们相识那么久以来,少有的场景。张君仍旧站在客厅,包还没放下,像在看一部长篇小说似的久久地盯着纸条。妻子提醒张君,儿子已经睡下,催促他赶紧去卧室的卫生间洗漱。张君歪头看了一眼儿子关着的房门,这才放下了纸条。不过,他答应着却没回房,而是转头摸到一只笔,轻轻坐在沙发上,给儿子回了句:“儿子,爸爸有你真好。”

为了让年幼的儿子知道,父亲无法陪伴身边实属无奈,每逢周六儿子的小学休息,张君就会把张浩宇带到自己的办公室。桌子一头,父亲争分夺秒为哥哥姐姐答疑解惑;桌子另一头,儿子做作业。“爸爸,你好辛苦,我长大了可不想做老师。”张浩宇这么感叹。但在张君看来,自己的孩子不做老师也可以,“至少让他知道,我不是不爱他,不是偷懒打麻将去了,而是真的忙,走不开。”提前熟悉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氛围,耳濡目染,或许能让他理解自己。

 

有骄傲

见不着爸爸面 也要留言报喜

——留言摘选:爸爸: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附加题答得很完整,卷子在桌子上,您回家记得看。

今年夏季,张君刚刚送走了一批高三学生。高考前,懂事的浩宇知道,班上48个哥哥姐姐更需要自己的爸爸。每晚八九点,他乖乖地睡下,没有因为听到父亲夜归的开门声破门而出,没有想到拉着父亲的手絮絮叨叨在学校发生的新鲜事儿,也没有再抱怨父亲的“不理睬”。3月15日那天晚上,他依然在睡前写了条留言,内容是:“爸爸,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附加题答得很完整,卷子在桌子上,您回家记得看。”留言报个喜,他希望在父亲繁忙的工作之余,为其增添一份喜悦。

20日,在这三口之家的客厅内,张君一字一句向记者念着留言条上的内容。大量关于儿子请教数学问题的纸条已经被清理了,这几张则被好好地保存着,仿佛是字字珠玑的金玉良言,张君咧着嘴角,眼神带着笑意与自豪。

随后,张君夫妻打开房门,主动介绍起儿子的书架以及他最爱看的书目。“我给他买了孙子兵法,但他应该还不会读。”张君一本一本介绍着,夸赞儿子爱好读书的好习惯。书柜旁边的墙上,贴满了张浩宇从小到大在学校获得的各类奖状。“这是他二年级读书会得到的,那是今年朗读者活动获得的……”没说几句,他顿了顿,有些伤感:“他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比我称职,付出比我大,我很感激,而我……”

 

有自责

对儿子关心不够 孩子成长不该缺少父爱

张君家里有三本大相册,记载着张浩宇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在校读书到外出远游。可惜,相册里面极少出现张君或者与儿子张浩宇的合影,张君妻子开玩笑道:“倒是儿子和他舅舅的合影还比较多。”关于三口之家的合影,父亲俩显得都很自责,因为儿子上小学以后的照片,好多都是儿子老师拍的。“学校开展了什么活动,我就找班主任求视频和照片,如果有拍到他(儿子)的,就请她发给我。你看这几张,就是求老师给我翻拍,我再洗出来的。”张君的妻子说道。

回忆中,有一个休息天,张君带着张浩宇和小区的邻居聊天。因为小小的冲突,一个男孩出手打了儿子,然而张浩宇却没有还手。事后,张君询问没有还手的原因,张浩宇回答:“我不想用打架的方式解决问题。” 张君顿时觉得:“他这么懂事,我的亏欠感更大了。”但又陷入深深地自责:“虽然不是想让他还手,但儿子吃了亏,会不会是我一直不在身边,造成了他这样的性格?”

张浩宇如今小学六年级,不久就会升上初中,尽管孩子现在很懂事,但张君还是十分担忧:父爱缺失如何弥补?孩子太懂事,到了叛逆期遇到问题如何自我解决?如今,他打算再改进一下这种教育方式,从以前单方面的回复转变为主动留纸条,增加与儿子相互交流的机会。

原标题:温江高中老师早出晚归难陪儿 父子俩靠上百张留言条交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