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在重庆生活了7年,又去了20趟巴黎,看旅行作家张朴眼中的“双城记”
03-10 20:06:20 来源:上游新闻

1.jpg

张朴与读者见面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他笔下的《流动的盛宴》、法国巴黎,再到中国重庆……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要素,在旅行、城市文化作家张朴这里被串连了起来。10日下午,这位曾在重庆学习生活7年的畅销书作家带着自己的最新作品《而我只想去巴黎》作客解放碑时代广场言几又书店,为山城读者带来了一场有关“巴黎之味”的分享。

在现场,一个有趣的话题被提及:作为一个在重庆生活了7年,同时又先后20余次往返巴黎的城市文化作家,张朴如何对比重庆和巴黎?他的回答颇为文艺。

张朴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都就读于西南大学,毕业后又进入挪威奥斯陆大学攻读了媒体学的硕士。加上曾在BBC中文部和美国驻华使馆等机构工作的经历,让他先后游历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北欧的很多国家、城市我都去过了。”

5.jpg

张朴新书《而我只想去巴黎》

新书《而我只想去巴黎》是张朴睽违5年后带来的第四本书,其缘起要从本文开头说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起。去年,张朴开始翻译海明威的名作《流动的盛宴》,“因为美国波士顿图书馆新公布了一些海明威当年的手稿。其中就涉及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巴黎生活过一段时间的经历。”张朴说,读到这里时自己很有感触,便萌生想法:写一本有关巴黎旅行的书。

在过去10年间,张朴先后20余次去到巴黎。“其实我第一次去时也不喜欢,感觉当地人傲慢,我也不会法语,挺有隔阂的。”张朴说,去得多了加上自己阅历丰富了,才认识体会到了巴黎更多的内涵,渐渐喜欢上了那里。

在张朴看来,巴黎是时尚文艺青年心中永恒的话题,所以他提到巴黎时用到的说法也是偏文艺的。“可以说,巴黎是抗拒时间流逝的城市。现在大家每天被各种社交平台、媒体上的各种事件包围着,但当你在巴黎的博物馆、街区时,就很容易回到旧时光里。”

3.jpg

新书分享会现场。

他的这些感受,源自自己10年间反反复复进出巴黎、在巴黎居住与工作的经历。这些在《而我只想去巴黎》中也有直接的反映,他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带读者去看的,既有感性文艺的巴黎、也有隐秘晦涩的巴黎。除了帕纳斯墓地里拥吻的情侣、艺术展上专心孵蛋的艺术家、街角光怪陆离的动物标本店、拒绝使用电脑的古老咖啡馆,张朴分享的私家心得还有“下雨的巴黎特别美,雨中巴黎怎么玩?大家可以选一家钟情的博物馆,可以去吃甜品,看电影,还有一些小众艺术馆可以选择……还有住,一般小住我都选6区,那就是经典巴黎的所在。”

同时,张朴提到,在自己看来,巴黎等知名欧洲旅游城市值得借鉴的是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比如巴黎传统的一面演绎方法就很多:博物馆有很多古老的东西,老建筑没有拆,并且市民也对这些老旧的东西很骄傲,问到很多当地人,他们都能说出某某著名作家当年就住在这里。”

当记者提到作为一个在重庆生活过7年,又20余次前往巴黎的人,如何对比这两座城市时,张朴首先笑着提到了“立体感”和“穿越感”。他进而回忆起自己做电影记者时和著名导演贾樟柯聊到重庆时的经历,“他(贾樟柯)当时刚拍了《三峡好人》,就说国内城市中自己选景的首选地是重庆,太能反映情绪和情感了。对此我非常赞同。”

张朴说,如果把比较范围扩大到包括巴黎在内的全世界,重庆所拥有的鲜活感是世界上很多大城市没有的。“在这里,你无论去到哪个角落,市井趣味、热度都很鲜活。”张朴说,以自己的经验看,在其他城市可能需要走进某些圈子你才能更了解它,“但在重庆,这方面是触手可及、门槛很低的:吃个火锅、江边坐一坐、市场里走一走,就可以很深入这座城市了。”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