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在移通分享“绿染”月球经过
移通学院03-27 14:20:37
关注

       2019年1月15日,一张我国嫦娥四号上的棉花种子发芽的照片引爆互联网,成为全国人民热议的话题。月球的第一片绿叶试验成功,是否引起了你对皎洁“月宫”的无限遐想呢?3月22日,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任务编写组专家、嫦娥四号任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总设计师谢更新教授作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带领学子“月球漫步”,进一步了解月球“长芽”背后的故事。

       “试验总共历经212.75个小时,用将近9天的时间完成。1月12日晚8点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来的最后一张试验照片,显示载荷内生长出来的植物嫩芽长势良好。”谢更新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科普生物载荷试验的试验成果。

       为了让现场同学更好的了解当时的情况,谢更新现场展示了当时的传回来的照片,并表示,这代表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第一株植物嫩芽,昭示着人类首次成功完成月球表面生物生长的培育试验,同时也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行足迹。这个试验的立项背景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以科学推动发展”进行科学研究。更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充分发挥探月工程在科技领域的牵引带动作用,从而激发社会公众探索宇宙的热情和创新能力。

       “虽然总体方案很早就敲定了,但大多都只是理论上的,还没有进行实践。”谢更新教授的团队对试验的生物进行了大量的筛选,最后选定了6个种类:马铃薯、拟南芥、棉花、酵母、果蝇,这样形成了一个微型生物圈。白天月球上的温度高达100多度,为了承受住高温,载荷内的导管、相机都是特别研制的。在本以为一切都准备就绪时,试验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飞行时土壤和种子会洒出来,后来谢更新教授的一个学生提议用水溶棉将土壤和种子包裹住,这个方法既使得土壤不会洒出来,水溶棉又可以在放水时溶解掉,不会对试验造成污染,妨碍种子的生长。

       其后的试验里,又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如数据有4次的归零,而每一次数据的归零都会让谢教授痛苦万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谢教授和他的团队只能夜以继日的研究,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成功完成了试验。

       宇宙中的一小步,人类科研的一大步。此次科普生物载荷试验,在月球上留下了中国探月浓墨重彩的一笔。谢更新教授的讲座,让移通学子对我国探月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环境保护意识,更加促使了同学们的奋斗热情。

人物简介:

       谢更新,男,湖南隆回人,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我国航天十三五领域组专家,总装备部专业组专家,我国深空探测重大任务编写组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主持的嫦娥四号任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填补了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长试验的空白。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号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