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教授走进移通学院共话创新教学课程的开发
移通学院04-08 16:04:52
关注

在国家积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促进教学思想的解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4月4日下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特邀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胡波教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前院长助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前秘书长姜大源教授,以“解析特色小镇的发展,创新教学课程的开发”为专题,为全校教师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1.jpg

上半场,胡波教授围绕城镇动力学、特色小镇发展模型和仿真计算结果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大家作了题为《特色小镇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讲座。据胡教授介绍,城镇动力学指采用动力学方法,描述和检验城镇发展规划,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Jay W.Forrester开创的研究方法。其特点在于能全面考虑城镇发展的多种因素,可帮助决策者优化发展方向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综合发展和利益均衡。城镇中还包括三个存量流量基本结构:企业、人口和住房,保持这三者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土地使用率在开始时起到加速作用,城市工作位置和住房指数型增长,土地使用率的增加降低了发展速度直至饱和及随后的降低。我用一个简明城市动力学模型来说明,即城镇中劳动市场增多,那么工作位置就会变多,会吸引外来人口迁入以趋向平衡。”胡教授围绕自我平衡反馈环和自我增强反馈环这两种反馈,向在座的教师们介绍道。

2.jpg

对于特色小镇的培育发展问题,胡教授认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必须着眼本地购买力的发展,投资、本地消费、旅游者消费将给小镇带来产值增长的良性循环。接着,他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加速小镇发展的策略,并对系统动力学模型做了敏感性分析。

33.jpg

下半场,姜大源教授带来的《课程开发的关键:结构问题——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同样十分精彩。姜教授指出:“学校为社会提供两个产品,一是合格的毕业生,二是合格的课程,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他补充道:“我们不仅要研究教育性,而且要研究职业性。育人是学校的天职,如今学校和企业都对对方提出了要求,即实现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平衡。搭建在两者之间的‘桥’就是跨界教育、跨界文化和跨界课程。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宗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

4.jpg

姜教授还介绍了课程开发的要素: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和课程内容排序标准。姜教授认为,职业是施展自我才能的载体和媒介,也是彰显个性的需要。如何更好地选择一份职业,这需要平衡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之间的关系。其中,学科体系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而行动体系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两者之间的重构与解构是相对的,同样,有序与无序也是相对而言的。“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其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质量发生变化,不是空间的物理位移而是融合。”姜教授以数控机床为例为在座的教师们进一步阐述了理论知识的变化。

5.jpg

最后,姜教授表示:“正如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在一门课程里面,你可以选取很多个参考系。学习情境设计重要,整体思维更加重要,它就像汉字一样有符号有结构又有内涵。教育的工作过程就是如此,它需要从模式转变为范式。”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号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