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初心不改只想做一个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的医生
09-29 17:15:18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记重庆建设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尹莉

重庆建设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尹莉

尹莉,副主任医师,现任重庆建设医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副主任。1996年7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我院内科工作。重庆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我院内科教研室主任。重庆呼吸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九龙坡区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肿瘤学管理专委会委员,九龙坡区肿瘤专委会委员。

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的诊治,在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老年内科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机械通气治疗处于区内领先地位。

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为主要研究方向。在研课题1项,发表论文10篇。

人民网重庆9月29日电“初心不改虽远不怠”讲的是不忘记最初的理想,孜孜不倦地追寻。这句话可以说是从医二十年的呼吸科医生尹莉的真实写照。

从一名怀抱梦想的医学生,到坚持尽全力帮助患者的好医生,到培养医学人才的带教老师,以及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研室主任等,二十年的历练,她始终坚守初心,温暖行医,以身作则带教,获“好医生”“好老师”等多种称赞。她说,“医教研是持续一生的事业,唯有不断前行。”

为病人诊治

既然决定做一名医生,就要做好

从小,在尹莉看来,从医便是一个长久而崇高的职业。这样的观点源于她一家人五代行医的传承,以及父母从小对她的教育和影响。

“我妈妈就是我心目中的好医生榜样。小时侯,常常带着我到患者家里给他们免费诊脉、针灸,我也耳濡目染。她常说,当医生的首要条件,她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尹莉说。

而父亲因病住院,让尹莉更坚定了行医之路。1990年,尹莉的父亲因呼吸衰竭住进重庆建设医院呼吸科。“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看到医护人员一直想尽办法去帮助他减轻痛苦,这种从医者从不放弃生命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在父母的影响下,她更决心要当一个好医生,去帮助别人。

“既然决定做一名医生,就要做好。”带着这样的决心,1996年,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尹莉利用各种机会如听讲座,请教老师,休息时间看书等刻苦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医疗服务水平,用她的话说,想去帮助病人,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能力。

2004年,尹莉到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科进修学习。“这次进修机会,我特别珍惜,在学习过程中,也特别认真。可以说这次进修,对我的专业提升非常有帮助。”尹莉介绍,回院后,在她的影响下,医院呼吸科引进了很多种国内先进的治疗手段和用药,受到众多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2007年,尹莉作为重医附一院的兼职老师,在全市二十余家医院参赛的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谈起作为多年的带教老师的收获,尹莉说:“付出得多,收获也多。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为带教老师后,我的专业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希望通过自己这个点,带动科室、影响学员,形成由点、线到面的影响,帮助更多的患者,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大了。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

查看病人情况

温暖行医创造生命奇迹

看到有坐轮椅的老人时,她说“老人家,你慢点哈,我帮你把电梯按到。”

看到门诊门口有孕妇站在中间,她说“小心地滑,今天下雨了,中间过道人多,你怀着宝宝,站到旁边更安全一些。”

看到有同事提着较重的东西时,她说:“我帮你吧。”

……

21日,记者走进重庆建设医院,同尹莉一起从住院大楼走到门诊大楼的过程中,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了这名医者的贴心和温暖。

而在她的带领下,重庆建设医院呼吸科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

“感谢你让我们多陪伴母亲四年,我们当时转下来的时候,上级医院的医生跟我们说,活不过一个星期了。每想到在你们这里,获得了精心的医治和护理,特别感动你们的不放弃。虽然我妈妈一直上着呼吸机不能说话,但她意识清晰,能听懂我们的话,我们偶尔能陪她聊聊天,也是一种安慰。”2017年6月,一名患者的女儿将一面锦旗送到重庆建设医院呼吸科,以此表示感谢。

患者的女儿赵女士介绍,她的母亲是一名呼吸机依赖患者,在上级医院被告知:“都是这几天了的,回去度过最后的时光”时,她和姐姐两人都十分难过。2013年4月,她们抱着作最后努力的心态,将母亲转诊到重庆建设医院呼吸科后,不曾想感染得到了特别好的控制,母亲的病情稳定了。

“最后患者因脏器衰竭去逝的,连过来教学查房的教授都十分惊讶,用呼吸机的患者,感染控制得这么好。”尹莉说,患者去逝后,家属送来锦旗,她特别感动,对她来讲,这是一名医者最大的荣誉。

而这样的感人故事在重庆建设医院呼吸科还有很多。16年坚守呼吸科岗位,尹莉不知道多少次夜晚披头散发的来到科室,只为争分夺秒抢救患者。据了解,重庆建设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大部分患者来自上级医院转诊病人,这些患者大都“治愈无望”。而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大部分患者都超过了预期的生存期,甚至治愈出院,科室的温暖行医作风也口口相传。

“作为医者,除了医治,更多的是给予患者以安慰和鼓励,医疗是一个温暖的行为,而不是冰冷的。”尹莉说。

重庆建设医院“呼吸之家”

成立“呼吸之家”综合治疗让众多患者受益

据悉,因吸烟和环境等因素,目前,我国有9900余万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是一个特别恐怖的数据。这种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同时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尹莉介绍,以重庆建设医院呼吸科为例,临床住院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50%以上。

“医生不仅仅是开药,要给患者提供综合治疗,让他们做自己的健康管理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历,尹莉带领团队开始探索如何给患者提供最安全、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真正让患者受益。

2018年3月,尹莉带领团队成立了“呼吸之家”。尹莉介绍,区别于传统的病友之家,这个呼吸之家,是为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提供系统综合治疗的平台,平台的成立有五个目的,为此,尹莉一一进行了详细说明。

其一,让病友相互沟通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临床中,大部分慢阻肺患者来院医治时,病情普遍较为严重,好多患者都卧床不起。而且这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反复发作,常期住院,需要常期给予心理干预。

其二,开展健康讲座,讲解如何规范治疗。尹莉发现,大部分患者不能正确用药。为此,呼吸之家每月开展一次健康讲座,反复讲解吸入制剂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日常的预防知识,包括居家环境、流感疫苗、肺炎等注意事项。

其三,开展饮食指导。呼吸疾病患者因疾病症状特征,身体体能消耗较大,又因常期处于缺氧状态,胃口往往不好,因此,需要跟进营养。

其四,肺康复。针对每个患者,尹莉及其团队会针对性制定个性化运动治疗处方,包括床上、床旁、户外等。

其五,心理疏导。大多数慢阻肺患者因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常常情绪较为低落,需要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为其进行心理疏导。

尹莉介绍,自今年3月份,呼吸之家活动开展以来,每月固定参加的患者有30-40人。“我们明显发现,坚持参加综合治疗的患者比只用药的患者,愈后效果更好。”

今年79岁的赵爷爷说,自己就是一名综合治疗受益者。“我患慢阻肺十多年了,常年住院,每年急性发作时都要住院四五次,2016年的时候,最恼火,一年下了四次病危通知书。今年,参加呼吸之家后,经过综合治疗,近一年都未发作,甚至是夏天我都坚持自己走过路来拿药、参加活动。我们一家人都很感谢尹主任。”

患者受益,对呼吸之家的认可,也让尹莉十分感动。如今,她依然记得4月份开展呼吸之家活动时,当天下着瓢泼大雨,二十余名患者悉数到场,她和团队特别感动。“作为医生,我真诚地希望他们通过坚持综合治疗,减少住院次数,做自己的健康管理者,这对我来讲,就是最大的满足。”

如今,作为重庆建设医院教学带头人才、内科教研室主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尹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临床、教学、科研,她还要培养青年教师。“我坚持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给他们正能量的第一课。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我的原则是先选人,再培养能力,这个很重要。”尹莉介绍,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包括教学设计与课程实施及监督。如今,医院每个内科,都有1-2名培养对象。(胡虹蒋永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